1.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需要进行检验、鉴定,应当在检验、鉴定或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 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
(二) 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
(三) 交通事故证据及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 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并分别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被告知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以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1. 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是医疗单位。根据法律规定,法律主体应当为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虽然从形式上看,医疗事故是由医务人员的行为造成的,但事实上,从实际发生的法律关系上看,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只是作为医疗单位的一部分来为患者服务,他们的行为是医疗单位行为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应视为医疗单位的行为。
2. 医疗事故是因过失引起的。医疗事故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医疗与事故的简单相加,即认为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故都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它是以过失引起的医疗事件为整体。因此,在定义医疗事故时,应考虑是否有利于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
3. 医疗事故是因医疗单位提供的医疗服务造成的。医疗事故不仅指某一行为的结果,也包括行为本身。因此,医疗事故可能发生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该过程之后。传统观点认为医疗事故发生于医疗单位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医疗事故的行为发生于该过程中,但结果可能发生于该过程之外。因此,医疗事故是由行为和结果共同构成的。
4. 医疗事故是指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医疗事件。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否需要严重不良后果作为条件,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筆者认为,应当以发生严重不良后果为条件。因为医疗事故不仅仅是某一行为的结果,还包括行为本身。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是医疗事故的重要标志。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
第九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