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需要进行检验、鉴定,应当在检验、鉴定或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 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
(二) 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
(三) 交通事故证据及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 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并分别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被告知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以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1. 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是医疗单位。根据法律规定,法律主体应当为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虽然从形式上看,医疗事故是由医务人员的行为造成的,但事实上,从实际发生的法律关系上看,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只是作为医疗单位的一部分来为患者服务,他们的行为是医疗单位行为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应视为医疗单位的行为。
2. 医疗事故是因过失引起的。医疗事故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医疗与事故的简单相加,即认为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故都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它是以过失引起的医疗事件为整体。因此,在定义医疗事故时,应考虑是否有利于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
3. 医疗事故是因医疗单位提供的医疗服务造成的。医疗事故不仅指某一行为的结果,也包括行为本身。因此,医疗事故可能发生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该过程之后。传统观点认为医疗事故发生于医疗单位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医疗事故的行为发生于该过程中,但结果可能发生于该过程之外。因此,医疗事故是由行为和结果共同构成的。
4. 医疗事故是指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医疗事件。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否需要严重不良后果作为条件,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筆者认为,应当以发生严重不良后果为条件。因为医疗事故不仅仅是某一行为的结果,还包括行为本身。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是医疗事故的重要标志。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提出复印、封存申请的具体部门,不同申请人身份所需提供的材料,申请依据的法律条款,以及复印封存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医疗机构拒绝复印封存要求的应对措施,以及以影响治疗为由拒绝封存的情况处理办法。最后,文章
医疗事故院内处理程序及时限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医务人员报告程序、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时限、科室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程序、医务科的调查和答复程序、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的组成条件以及处理涉及输液、输血等医疗事故的程序。对于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中的不当行为也进行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的赔偿义务是一种替代责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在认定医方过失时,需要考虑医疗的紧急性与医疗尝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