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医务人员)在实施行为时没有预见到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
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这既包括行为人有预见义务,也包括行为人具备预见能力。
“预见义务”指根据实施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有责任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在医疗事故罪中,除了社会共同生活准则要求人们注意的事项(如防火注意事项)外,行为人在实施与诊疗护理工作相关的行为时,根据规定,应当注意的事项(如在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也属于行为人的预见义务。
“预见能力”指根据行为人的个人情况,行为人具备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能力。判断行为人是否具备预见能力,应当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在医疗事故案件中,需要首先注意当时的具体条件(如医疗条件、医疗环境等),然后根据医务人员的年龄、从医时间长短、专业知识水平、业务熟练程度等主观特征,分析其在当时具体情况下是否能够预见到这种结果的发生。
医疗事故罪的主体限于医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医疗工作的人员不能被认定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医务人员私自行医导致严重后果,应当以非法行医罪来进行处罚。医疗事故罪的处罚范围限于责任事故。
对于“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界定,应当以卫生部门制定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为基础,同时兼顾司法机关制定的人体伤害鉴定标准。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指医疗人员在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情况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严厉,包括剥夺财产权、政治权利及人身自由等。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法人主体主要指企业或组织。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
伤医事件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问题。伤医事件属于故意伤害行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区分责任事故与技术事故,特别注意与医疗技术事故、就诊人或其亲属造成的事故、医疗意外事故以及一般医疗事故的区别。在处理伤医事件时,需根据具
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问题。文章指出,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始,其立案材料来源多样。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立案难的问题,原因在于相关法规不完善以及行政处理与司法诉讼衔接不规范。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完善诉讼机制,法院应享有是否进行
遵义县医院放射科医生王-谦因收受红包出具虚假报告,导致一名受伤女孩小莉因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而死亡。此案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罪,法院判决认为王-谦的行为违反了医院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双方均表示不服,将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