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罪的疏忽大意过失的第一个特点是行为人(医务人员)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例如,在案例中,舒某将婴儿翻至伏卧姿式时,没有预见到这可能导致婴儿窒息而死。
“应当预见”既指行为人负有预见义务,也指行为人具备预见能力。行为人的“预见义务”是指根据实施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有责任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在医疗事故罪中,除了社会共同生活准则要求人们注意的事项(如注意防火)外,从事诊疗护理工作的人还有根据规定要求注意的事项(如在注射青霉素前应先进行皮试)。从事该项职务的人在实施相关行为时,有责任预见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
“预见能力”是指行为人根据其个人情况具备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能力。判断行为人是否具备预见能力,应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在医疗事故案件中,对行为人是否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首先要考虑当时的具体条件,如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等。然后,根据医务人员的年龄、从医时间长短、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熟练程度等主观特征,分析在当时具体情况下,他们是否能够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
医务人员的疏忽大意是导致他们没有预见危害结果的原因。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指医疗人员在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情况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严厉,包括剥夺财产权、政治权利及人身自由等。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法人主体主要指企业或组织。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认定医疗事故罪应注意划清的界限。包括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医疗技术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的界限。正确划清这些界限对于减少医疗事故、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问题。依据《侵权责任法》,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责任人追偿。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赔偿后,还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等责任主体追偿。追偿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