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罪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正在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如果救治措施无法控制病情发展,就会导致病人身体健康的更大损害,甚至导致伤残、功能障碍和死亡。
医疗事故罪的客观表现为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指具备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取得行医资格,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人员。非法行医者不属于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医疗事故罪的主观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病人伤亡存在重大业务过失。医务人员有义务对自己的医疗业务行为负责,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其业务技术水平。
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与遗弃伤病军人罪以及医疗事故罪的界限区分。三者相似之处在于都是战时侵害战时救护秩序的犯罪行为,犯罪对象主要是我军的伤病军人。区别在于遗弃伤病军人罪是将伤病军人丢弃,导致其无法得到救护治疗并面临脱离部队的危险;而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
非法行医罪的定义及其情节严重的具体表现,还探讨了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以及其他罪行如故意杀人罪等的区别。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其情节严重包括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等。同时,文章还分析了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在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等
医疗事故罪刑罚配置的缺陷及改进路径。现行配置存在单调和相对较轻的问题,破坏了刑法条文的内在和谐,且不符合国际上业务过失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应遵循过失犯罪刑事责任、业务过失犯罪特点和法条竞合原则来完善配置,体现犯罪危害程度、等级设置合理和刑事政策的原则
医疗事故罪的认定和处罚。文章介绍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表现、主体、主观要件,以及新刑法对医疗事故罪的处罚规定。文章指出,医疗风险引发的医疗争议不应定为医疗事故罪,只有极少数满足构成医疗事故罪要件的行为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