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及其家属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并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书面记录事情经过。同时,需要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封存,保留相关证据。如果病人死亡,还需及时保护尸体,并向所属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医疗鉴定。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会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并封存相关医疗物品,以防止病程记录的涂改、伪造、隐匿或销毁。如果病人死亡,会主动提出尸体解剖,如果没有,则需要病人家属提醒。然后,主管部门会组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还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对于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或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
如果是一般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可以由医务部门与病人协商解决。如果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协商结果,可以将调查结果报告给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一般医院都设有医疗投诉办公室,可以向其反映问题。如果办公室搪塞,应要求见医院领导。
医院会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处理意见与病人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如果确实是医疗单位的问题,必要时会进行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如果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患者或其近亲属可以向医院所属的区医学会申请,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的话,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如果病人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途径。
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可以签订协议书,并进行公证或律师见证,最后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当事人应当书面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医疗纠纷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需要先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