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处理由哪个部门处理
时间:2023-12-14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医疗事故发生后双方可能会对事故的成因、事故责任者的处罚等等产生争议,在双方的争议比较大无法解决的时候,往往会请行政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那么,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处理由哪个部门处理?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处理程序及相关要求
一、行政处理申请受理的权限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受理部门应当根据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 医疗机构所在地为县级行政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2. 医疗机构所在地为直辖市的,由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二、行政处理申请审查的内容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争议处理申请进行审查时,应当涵盖以下内容:1. 判断申请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是否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2. 确定发生争议的医疗主体方是否具备法定的行医资格,对于非法行医活动引起的争议事件,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按医疗事故争议立案受理;3. 对于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申请人,需要进行两方面的认定: - 首先,对患方申请人进行认定,判断其是否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处理申请人资格; - 其次,对医疗机构申请人进行认定,如果申请人是医疗机构,需提供由医疗机构法定代表签发的申请书和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以确认其是否为合法医疗机构;4. 判断申请处理是否符合法定的时限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申请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受到伤害的一年内提出,没有正当理由在一年后提出的处理申请不予受理;5. 确定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是否有明确的争议相对方;6. 若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医疗事故争议,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三、行政处理程序的执行
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 调查取证:卫生行政部门有权要求相关医疗机构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可以进行现场调查和询问相关当事人;2. 鉴定评估:如有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相关专家进行医疗事故的鉴定评估;3. 协调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协调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4. 作出决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调查取证、鉴定评估和协调调解的结果,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5. 监督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监督医疗机构按照行政处理决定履行相关义务,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6. 信息公开: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处理结果。通过以上行政处理程序,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权益的同时,确保医疗机构依法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分类和可诉行为。行政诉讼是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受到行政诉讼法的规范。可诉行为包括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九种情况。而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包括医疗事故鉴定、火灾事故责
-
医疗事故医保报销违法吗
-
如何申请医疗事故行政调解
-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