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一种观点,患者黎某因腹痛到医院治疗,医院未能及时治疗,导致黎某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医院作为法人,因过错侵害他人人身,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第二种观点,黎某入院前本身患有严重疾病。在入院后,医院已对黎某进行救治,但由于患者病情未有好转,患者家属要求出院。黎某回家后当日死亡。在此事故中,没有证据证明被告田阳某医院有医疗过错,因此医方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2012年2月14日8时许,黎某因出现腹痛难忍、恶心等症状,到被告广西田阳县某医院就诊,门诊拟诊为“胃肠炎”收入内一科住院治疗。入院后,黎某接受了相关辅助检查,并进行了医师会诊。会诊结果初步诊断为:1、术后肠粘连;2、胆囊结石并胆囊炎;3、Ⅱ型糖尿病;4、冠心病。之后,医院对黎某进行了对症治疗。然而,黎某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未见明显好转的情况。
2月16日中午,黎某及家属见腹痛未缓解,提出转院要求。在准备转院的过程中,黎某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经抢救病情仍无明显改善。黎某亲属强烈要求出院,到家后当日死亡。黎某死后,医方等有关部门要求对黎某行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但其家属坚决拒绝行尸体解剖,死亡原因无法查明。
事后,黎某家属与医方因赔偿问题协商未果,黎某亲属向法院起诉,请求被告田阳某医院赔偿损失190552.64元。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在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医院存在医疗过错,也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原告作为诉讼请求方,有责任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由于原告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依法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中关于航班取消、延误等相关情况的退票和赔偿规定。当航班取消、提前、延误等情况发生时,旅客有权要求退票,并且始发站应全额退款。同时,对于航班取消导致的损失,承运人应承担赔偿责任。乘客在维权过程中应注意搜集相关证据,包括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的相关规定。内容包括船舶碰撞的定义、碰撞船舶的赔偿责任、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赔偿责任承担、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船载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承运船舶的赔偿责任以及提供证据的责任等。规定自5月23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