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科室有责任妥善保管病案,严禁丢失、涂改或外借。
科主任对本科内发生的医疗纠纷负有责任,并需向医教部门报告。
当患者死亡后发生医疗纠纷时,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与上级医师一同与家属明确是否进行尸体解剖,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家属是否同意尸体解剖的意见,并请家属签字。如果家属拒绝尸体解剖,必须要求直系亲属在病历中明确写明“不同意尸检”并签字。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院有责任在收到病人家属投诉之日起的七个工作日内向病人或家属给予答复。
如果投诉者对医院的医疗鉴定结论不满意,必须按照相关程序向上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学鉴定。
医务人员在接待医疗纠纷投诉者时,应耐心、认真听取意见,并以合理科学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工作,以争取家属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人民法院在受理医疗纠纷案件时的鉴定程序。包括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组织鉴定机构的选择和医疗纠纷调解程序等内容。医学会负责鉴定医疗纠纷案件,对于无法鉴定的案件可以由诉讼双方商定或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医疗纠纷调解包括医患沟通、调解和第三方调解等步骤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