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后,医患任何一方都有权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可以填写申请表格,或者医患双方共同向医学会申请鉴定。
2.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调解并协助医患双方向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如果医疗事故争议调解不成功,患者家属可以在知道医疗争议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市医学会提出医学鉴定,或者直接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请书后,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4. 如果患者死亡,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应当在患者死亡后规定期限内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则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经过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并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提出异议一方应当交纳尸体检验费。如果医疗单位或者病员家属拒绝进行尸检,或者拖延尸检时间超过四十八小时,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
5.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受理的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在规定期限内移交给市医学会。
6. 根据相关规定,提出要求鉴定的一方应先向市医学会交纳医疗事故争议鉴定费。如果鉴定结果为医疗事故,则该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如果鉴定结果不是医疗事故,则该鉴定费由提出鉴定方支付。
7. 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8.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人及另一方当事人。
9.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如果鉴定结果不是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需要承担任何赔偿费用;如果鉴定结果为医疗事故,则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进行赔偿。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后的不同调解方式。首先,自行调解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其次,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可依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并达成协议;最后,法院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程序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