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房抵押的法律效力并不被承认。通常情况下,预售商品房贷款抵押是一种常见现象,即购房人将其在预售房屋买卖合同下的所有权益抵押给贷款银行,贷款银行向购房人提供一定金额的贷款,并将款项交给售房人。与此类似的案例中,售房人需要向银行承诺,如果购房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银行有权行使对在建房屋的抵押权,这是期房抵押生效的必要条件。
一旦银行将款项交给售房人后,房屋预售和贷款过程都会进行登记,只要售房人没有违约,期房转为现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为了发挥期房的担保作用,充分利用期房的交换价值,并维护贷款银行的利益,有必要在法律上明确期房抵押的有效性和对抗力,因此需要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正。
1995年施行的《担保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期房抵押的情况,但在该法所列举的不得抵押的财产中,并没有禁止期房的抵押。
一般来说,在建房屋处于售房人的控制之下,售房人是该在建房屋的所有权人,购房人未来的房屋产权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售房人的建房和交付行为。售房人对未来房产的处置行为决定了购房人对在建房屋的处分权。因此,仅凭购房人与售房人之间的预售合同是无法保证购房人对在建房屋的处分权的。
担保物权的竞合,是指在同一担保物上存在数个不同种类的担保物权,哪一类担保物权具有最优先受偿效力的问题。担保人的行为造成担保物权竞合的处理。因为在抵押权的情况下,担保权人并不占有抵押物,当然其也不可能转移该抵押物的占有而设立另外的质权或留置权。第一,再设立抵押权的,法无明文规定,原则上不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所以抵押物失效的,抵押担保也失效。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最高额抵押权得除斥期间,但依照我国其它法律规范中关于除斥期间届满后,权利即消灭的规定,在除斥期间届满后抵押权人应无权要求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
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最高限额担保是抵押担保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所以没有设立最高限额担保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五十九条 本法所称最高额抵押,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
抵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抵押权人未将扣押抵押物的事实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该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