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信用社于1999年8月28日向B公司发放贷款200万元,到期日为2000年4月20日。C政府为该贷款提供了担保,并承诺:“保证期间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到期后二年,如贷款展期后,保证人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限延至展期借款到期日之后二年”。因B公司未按约履行还款义务,2003年12月12日,A信用社与B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双方同意将上述借款本金及利息延期两年支付。C政府在该《协议书》上加盖了公章。之后,B公司仍未按约履行还款义务。2008年11月,A信用社诉至法院,请求判令B公司偿还贷款本金400万元及利息110万元,C政府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形,尽管双方约定了贷款展期,但是借款人B公司没有在贷款到期之前向贷款人A信用社申请贷款展期,保证人也没有出具同意保证贷款展期的书面证明。且本案约定的二年的展期期限也不符合上述规定,因此本案情形不构成贷款展期。另外,原告A信用社并未在保证期间向被告C政府主张担保权利,担保责任免除,故判决:被告B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C政府不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十二条的规定:“贷款展期: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应当在贷款到期日之前,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展期。是否展期由贷款人决定。申请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展期的,还应当由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已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三年。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得到批准,其贷款从到期日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可知,认定是否构成贷款展期,应当以上述规定为准绳。
就本案而言,在贷款到期之前,借款人B公司既没有向贷款人A信用社申请贷款展期,保证人也没有出具同意保证贷款展期的书面证明。同时,鉴于本案贷款期限仅为一年,其展期期限累计也不得超过一年,但是本案中约定的是两年。综上所述,本案情形不构成贷款展期。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政策性剥离和商业性剥离。政策性剥离涉及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清算,具有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性质;商业性剥离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针对银行不良资产及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文章提出了处理方法,包括将贷款转为
如何通过购买国债、保险、教育储蓄以及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来减轻税负并增加投资收益。购买国债和保险可获得较高收益并避免利息税;教育储蓄可免税;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也免征个人所得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良好的短期投资方式。
欠钱不给是债务纠纷,属于民事诉讼的范围,如果借款人没有根据约定的实际偿还欠款,则需要根据约定或者国家的有关规定支付一定的逾期利息,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
欠钱不还一般属于借款纠纷,而借款纠纷属于债权债务纠纷的一种。如果他人欠钱不还的,债权人可以催告欠款人在合理期限内偿还,并可要求欠款人按照约定向其支付逾期还款的利息。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