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刑法第193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产权证明等方法,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以其他方式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
首先,本罪表现为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虚构事实是指编造客观上不存在的事实,以获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任;隐瞒真相是指有意掩盖客观存在的事实,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产生错误的认知。根据本条的规定,行为人诈骗贷款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贷款。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骗取贷款。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贷款。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贷款。
5、以其他方法骗取贷款,如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贷;以假货币为抵押骗贷;先借贷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等。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串通并为之提供帮助,则应以贷款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所谓串通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前或诈骗过程中相互勾结,共同商量或策划,并为诈骗犯罪分子提供帮助的行为。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财物的行为,应当根据行为的性质进行定性处理。若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主,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行为,其他人员仅提供帮助,则应以工作人员所犯罪行定性处理。若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仅提供帮助,则应以贷款诈骗罪定性处罚。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政策性剥离和商业性剥离。政策性剥离涉及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清算,具有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性质;商业性剥离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针对银行不良资产及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文章提出了处理方法,包括将贷款转为
如何通过购买国债、保险、教育储蓄以及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来减轻税负并增加投资收益。购买国债和保险可获得较高收益并避免利息税;教育储蓄可免税;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也免征个人所得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良好的短期投资方式。
建议直接咨询办理银行,查看具体合同,合同中对违约有规定条款。一般而言,退款是需要支付违约金的。借款合同的违约金根据双方自愿协议确定,但是还是不能超过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签订购销合同时,双方可以约定违约责任,违约赔偿标准等。一般来说,购销合同的违约金
所以,开发商出售抵押房时未尽到以上义务的,将要承担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后果。当然,如果买房者事先并不知道房子被做了抵押的,那么可以通过跟开发商协商或诉讼的方式解除、撤销合同或宣告合同无效,并积极主张违约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