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经历了由分散、多头监管到集中监管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萌芽时期,即1992年5月以前。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的监管由上海、深圳两市地方政府进行管理,相关证券法规也是由两地政府和两地的人民银行制定并执行。
第二阶段发生在1992年5月至1997年底。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的监管逐渐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过渡。199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证券管理办公室,并于同年7月建立国务院证券管理办公会议制度,代表国务院行使对证券业的日常管理职能。同年10月,国务院成立中国证监会作为专门的国家证券监管机构,取代了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同时,国务院赋予中央有关部门部分证券监管职责,形成了共管的局面。
第三阶段始于1997年底至今,是初步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系的阶段。1997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撤消国务院证券委,其监管职能移交中国证监会。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对证券市场监管职能也移交中国证监会。同时,对地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将以前由中国证监会授权、在行政上隶属各省市政府的地方证券监管机构收归中国证监会领导,并扩大了中国证监会向地方证券监管机构的授权。此外,证券交易所也由地方政府管理转变为中国证监会管理。
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基金管理业务面临特殊的市场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证券市场的不完善,金融投资品种有限且缺乏做空机制,上市公司内控和运营机制缺乏有效性,以及中介机构缺乏独立性等方面。为有效管理和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假设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空间和效用函数,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监管者的策略包括疏于监管、正常监管和加强监管,而被监管者可以选择违规或不违规。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
中国《票据法》规定的本票定义和特征。本票是一种书面支付承诺,由出票人签发并承诺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其特征包括作为一种票据的所有性质以及自付证券,出票人承担绝对付款责任。此外,本票无需承兑即可保证付款。在国际贸易中,本票通常指银行本票。
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国证监会《关于申请设立**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申请设立**管理公司需要经过以下程序:。由主要发起人作为申请人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如遇特殊情况,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