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客体是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且该债权必须为“到期债权”。代位权的客体是指代位权行使的对象。
在我国《合同法》出台之前,我国的民事立法尚未规定代位权制度。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务纠纷不断增加,债务案件的执行难度也日益加大。许多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会隐匿资产、故意不主张债权甚至放弃债权,导致判决难以执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积极保护。
为了解决三角债、执行难以及债务人逃废债务等严重问题,我国立法者基于传统的代位权理论,确立了新的代位权制度。与传统理论和外国立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制度中代位权的客体不同,即代位权的对象不同。
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必须是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且必须为“到期债权”。换句话说,债权人只能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不能代位行使债务人自身专属的债权。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及行使注意事项。债权人需拥有对债务人的合法债权,债务人需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且债权不属于债务人自身专属的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单一,只能通过司法程序,客体范围限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在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中
合同上的代位权及其构成要件。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并给债权人带来损害时,债权人可代替债务人行使其债权。行使代位权的前提是存在两个合法的债权,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并损害了债权人利益,且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
代位权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代位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种法律行为,当债务人未积极行使债权影响债权人到期债权实现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具有衍生性、保护性、法律约束性和直接归还性等特点,并非请求权范畴。在行使过程中需遵守
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包括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务必须合法且确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已到期,且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自身。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到期债权为限。选择律师咨询时,考虑当地律师经济便捷,熟悉当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