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条件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债务人所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货币和物资无法满足或不足以满足保全请求;二是指债务人虽然拥有固定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但这些资产在查封并变卖时可能无人愿意购买,或者为了维持债务人的正常生活或生产必需,不宜拍卖或变卖。以上情况均可视为债务人财产无法满足保全请求。
本条件指债务人必须对第三人享有债权,并且该债权已到清偿期。对于尚未到期的债权,由于其处于不确定状态,进行债权保全可能缺乏依据,也不公平对待债务人。此外,本条件还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待给付义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债权债务关系不确定,不适宜采取债务人债权的保全措施。
本条件要求债务人对第三人所享有的债权必须真实、合法。如果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不真实、不合法或全部无效,将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必须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才能根据该申请裁定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行保全。这一要求的目的是防止债务人消极地行使债权,并防止少数法院滥用债权保全措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债务人债权保全程序,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适用意见》第105条对此进行了基本规定:“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申请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存财物或价款。”这一司法解释为当前我国债务人债权保全程序提供了基本规范。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即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适用于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导致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
合同保全制度在现代民法中的重要意义。该制度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防止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导致的债权无法实现。合同保全制度包括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具有外部影响。该制度与合同责任制度和特别担保制度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合同债权的实现,体现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性质和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时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供证明其履行能力或担保为止。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应先履行义务且对方存在履行障碍。行使此权利需要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