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64条的规定,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受益人是指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个人。根据以下情形之一,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支付:
如果保险合同没有指定受益人,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
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且没有其他受益人,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
如果受益人依法丧失或放弃受益权且没有其他受益人,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
保险金的领取人可以是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或投保人。
如果被保险人身故,保险合同指定的受益人为领款人。如果所有受益人依法丧失、放弃受益权或保险合同未明确指定受益人(如“法定”),则被保险人的所有法定继承人作为领款人。如果对领款人身份及领取金额有争议,可以通过公证部门出具公证书或由法院确定保险金领款人及份额。
如果保险事故导致被保险人高度残疾、意外或疾病住院或重大疾病,被保险人本人为领款人。
如果领款事项涉及退还保费、现金价值、未满期保费、预交保费,领款人为投保人。
为了保障领款人的权益和保险金的安全,通常要求领款人亲自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如果领款人是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则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领取。如果领款人无法亲自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需提供合法的书面委托书和相关身份证件委托他人办理。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因此,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即人身保险的保险人不享有代位求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