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民间借贷 > 不良贷款为什么难以清收

不良贷款为什么难以清收

时间:2024-05-21 浏览:5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1973

不良贷款的清收困境及原因

一、农信社的主观难题

农信社作为不良贷款的清收主体,在主观上面临以下困难:

1. 追踪借款人困难:有些借款人搬迁、调离或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地址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清收信息中断。

2. 借款人拒绝还款:部分借款人有能力却不愿意还款,有的多次转据或增贷收息以逃避偿还,有的认为债务过大不愿偿还,有的因经营不善或企业倒闭无力偿还。

3. 客户经理的担忧:一些不良贷款客户经理找到借款人后,担心自己在清收过程中可能遇到手续不齐或难以落实的问题,从而受到处分。因此,他们不敢冒险,担心错过良机,影响清收效果。

二、借款户的还贷意识不强

作为清收的对象,借款户面临以下问题:

1. 相互攀比不还款:部分借款户相互攀比,觉得长时间未被追讨,可以不还款。

2. 缺乏还款动力:有的借款户认为还款后无法再次借款,因此不愿意还款;有的只愿意还本金,不愿意偿还利息。

3. 资产转移导致查封困难:一些借款人将资产转移到他人名下,导致法院难以查封其财产。由于城乡流动性增大,借款人夫妻双方同时在家的较少,导致无法当面办理贷款手续,进一步阻碍了清收工作。

三、外在清收力量的不足

外在因素对清收工作的持久性产生了影响:

1. 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和村级干部对清收工作的支持时冷时热。会议形式的推动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有利益驱动的长效激励机制,明确收回不良贷款的好处,并通过物质刺激或信贷投放进行反哺,以调动政府和村级干部的积极性。然而,目前缺乏这样的机制。

2. 法律执行困难:依法清收过程中仍然存在执行难的问题。有的借款人在起诉后逃债不见面,有的通过关系干扰法院执行。特别是借款人作为本地人,在贷款起诉后通过多种手段干扰当地法院的执行。部分借款人有能力偿还却不愿意还款,有的确实没有偿还能力。这些因素导致依法清收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明显,而且费用高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欠债不还,法院执行程序

    欠债不还的法院执行程序。当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申报财产、查询财产情况并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对于失踪的债务人,债权人需通过法院起诉程序,经过公告传唤和缺席判决后,可采取拍卖债务人财产的方式来

  •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而代为清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性质、债务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等。最新资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

  • 多年前的欠款能要回吗

    多年前的欠款能否追回的问题。需要采取法律行动解决,并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二年,但也存在特殊情况。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若自愿履行则不受时效限制。在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并重新计算。

  • 私人借款的利息多少算合法

    民间借贷中的合法利率问题。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法院支持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诉求。若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出借人应注意合法借贷关系、订立协议、提供担保、及时催收、运用法律及签订合同等方面的

  • 父亲欠的债务,儿子有责任偿还吗?
  •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 不良贷款为什么难以清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