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 > 新闻报道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新闻报道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时间:2023-12-27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152
我国的《著作权法》中对新闻报道出来的作品的归属与限制等相关问题规定得都比较模糊,因此实践当中就存在着很多分歧,从而导致产生著作权纠纷,那么新闻报道受著作权法保护吗?下面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新闻报道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法律问题

一、新闻作品的界定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来界定什么是新闻作品。《著作权法》没有将“新闻作品”列为一类“作品”进行具体规定。然而,根据《著作权法》的分类,可以将新闻分为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及其他新闻作品三类。

二、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二)时事新闻……”,可见,在我国《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并不被视为“作品”,因此无法享受著作权的保护。

三、时事性文章的著作权保护

对于时事性文章,《著作权法》并未进行特别规定。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媒体可以刊登或播放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无需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必须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作品出处。尽管该条尚未生效,但可以认为时事性文章被间接地划入了可以“合理使用”的范围。

四、其他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除了时事新闻和时事性文章之外,其他新闻作品可以被视为所有新闻作品的范畴。例如,在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播的新闻调查、新闻评论、社论、新闻图表、图片新闻等。

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原则

一、新闻作品应具备著作权

新闻作品是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因此应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无论新闻作品的创造性大小如何,只要具备了独创性,就应该被视为作品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二、对作者的专有传播权应适当限制

新闻作品的作者应该享有对其已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作品的独占控制权。然而,考虑到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和其他功能的实现,应适当限制作者的专有传播权。因此,建议修改相关内容,使其他媒体在转载新闻作品时需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并在转载作品中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作品出处。

三、根据不同新闻体裁给予不同保护

不同文体的新闻作品创造性大小不同,因此,在著作权设定上应根据不同体裁进行调整。简讯等类型的新闻作品可能不适合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其他类型的新闻作品应受到保护,同时考虑到新闻传播的需要,对作者的专有传播权应进行限制。例如,新闻评论是作者个人思想、观点与情感的表现,其他媒体在转载时可以不经原作者允许,但应向其支付报酬。新闻照片作者也应享有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及获得传播后的报酬权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 集体管理:信托关系而非代理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

  • 不属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法律的民事责任

    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条例中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对于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的侵权行为,如果未构成犯罪,则应视情况承担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同时,软件开发者因表达方式有限而开发的与已存在的软件相似的软件,不

  •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两年起诉但侵权行为仍在持续且处于著作权保护期内,法院应判决停止侵权并计算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诉讼时效作出了特殊

  • 领导讲话稿是否有著作权
  • app版权注册申请是怎么回事
  • 做网站用图片算侵犯著作权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