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先占无主物概念在法律上什么

先占无主物概念在法律上什么

时间:2024-11-14 浏览:7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52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教育水平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拾金不昧的现象日益增多,看似平常的“好人”行为,里面却蕴含着先占无主物这一法律知识。那么,先占无主物概念在法律上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先占的法律概念及构成要件

先占是指在所有权方面,先于他人占有无主动产的行为。先占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无主物作为先占的客体

先占的前提条件是占有无主物。无主物指的是不属于任何人所有的物品。如果一物已经属于他人所有,则无法再成为另一人的所有物。

需要注意的是,先占与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的区别在于,遗失物、埋藏物属于有主物,只是暂时脱离了所有人或占有权人的支配。因此,拾得人或发现人不能凭借发现行为或拾得行为自动取得所有权。

当一物的归属难以确定是否为无主物、遗失物或埋藏物时,为保护真正的权利人,应推定为遗失物或埋藏物,并按照民法中相应的制度进行处理。

2. 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物的事实

构成先占的事实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先占行为。占有行为是一种事实行为,不需要行为人具备行为能力,因此,未成年人也可以通过先占行为取得无主物的所有权。此外,占有行为也可以通过指示他人完成,此时发出指示的人被视为先占人。

根据民法原则,先占行为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例如,通过欺诈、胁迫或暴力手段取得无主物的行为是无效的。

3. 占有物为动产

古罗马法对无主物采取先占自由主义,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凡是无主物都可以被先占人取得所有权。然而,日耳曼法规定,只有国家有权先占不动产,而个人只能通过先占取得动产的所有权。现代国家多数采用日耳曼法,不允许个人通过先占取得不动产的所有权,而是由国家享有先占权。

4. 以所有的意思进行占有

构成先占的主观要件是占有人对无主物进行占有时,具有将该物完全归属于自己支配、排除他人所有的意图。根据民法原则,对动产的占有一律推定为以所有的意思进行占有,提出相反主张的人有举证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和特征

    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特征以及解读和界定。民事责任能力是民法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共同构成民事主体的理论基石。其特征包括基于违反民事义务、以恢复被侵害人权利为目的、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和保护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文章还讨论了民事责任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诉讼时效制度的概念解读

    诉讼时效制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章指出,债权人在债务到期后应积极行使权利,否则超过诉讼时效将失去法律保障。文章还介绍了《民法通则》中的相关法条和案例,提醒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并介绍了律师在其中的帮助作用。最后提出了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解决方法。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 一、“司法强拆”的概念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