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票人在没有任何其他前手权利人的情况下最初取得权利,包括发行取得和善意取得。
权利人通过出票人的出票行为取得票据,这是主要的原始取得方式,也是其他取得方式的基础。
善意取得是指票据受让人依据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善意地从无处分权人手中取得票据,并享有票据权利。善意指的是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判断受让人是否善意应以其取得票据时的情况为标准,且受让人的注意义务仅限于对其直接前手。
注意:受让人对其是否善意不负举证责任。
受让人从有处分权的前手权利人处取得票据权利。通过背书转让、保证、付款等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权利,属于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通过质押、贴现、继承、赠与、公司合并或分立、清算等方式取得票据权利,属于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此种继受取得只能得到一般法律的保护,不能主张票据法上的抗辩切断和善意取得等。
根据一般情形,当事人取得票据的主要情况如下:
出票是创设票据权利的票据行为,从出票人处取得票据即取得票据权利。
票据可以通过背书或交付等方式转让给他人,以此取得票据即获得票据权利。
受款人享有出票人给予的票据权利,任何人不得对此票据权的合法性提出疑义。
在票据上记名的持票人合法地取得票据权利。
凡是善意或无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合法地取得票据权利。根据票据法第12条规定,通过欺诈、偷盗或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或者明知有这些情况,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票据,也不享有票据权利。
不得优先于前手享有权利。通过税收、继承、赠与等方式可以合法地无偿取得票据的,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
然而,不同国家的票据制度对票据权利的取得有一定的限制。英国和美国的票据制度认为,只有“正当持票人”才享有票据权利,否则即使其持有票据也不享有票据权利。大陆法系国家的票据制度认为,通过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到本网进行法律咨询。
公示催告程序的流程。持票人如遇到票据丢失或被盗,可向基层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申请人需递交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票据主要信息和申请理由。法院受理后将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布公告,催促相关人员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不得少于六十日,期间转让票据权利无效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公示催告的定义、性质、适用范围和特点。公示催告是一种民事诉讼程序,旨在保护失票人的票据权利,通过公示方式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该程序适用于可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的案件,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其特点包括由申请人启动和进行、采用书面审查和公
我国票据法解释中法院受理的情形。包括因行使票据权利或非票据权利引起的纠纷,票据债务人要求返还票据的诉讼,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后票据持有人行使追索权的诉讼等。同时,还介绍了挂失止付的提起人和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