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善意取得和时效取得有什么区别

善意取得和时效取得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4-08-31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743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当无处分权的动产合法占有人将该动产处分给善意第三人时,受让人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法律制度。要理解和掌握善意取得制度,必须明确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 通过交易取得财产

受让人必须是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即通过合法的买卖、赠与等方式获得财产。

2. 转让人无处分权

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即转让人没有权力处分该财产,如未经授权或违反法律规定进行处分。

3. 转让的标的物为动产

转让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即可移动的财产,不包括不动产。

4. 善意取得

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必须是善意的,即不知道财产的非法来源或存在瑕疵。

5. 财产依法允许流转

善意取得的财产必须是依法允许流转的财产,即法律允许该财产进行买卖、转让等交易。

6. 动产依法脱离所有人占有

受让人取得的动产必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占有的财产,即动产所有人合法放弃对动产的占有。

需要注意的是,善意第三人不能取得非法转让人采用非法手段而占有的财产,如盗窃物、遗失物等,但盗窃物、遗失物为货币和无记名有价证券的除外。另外,盗窃物、遗失物由拍卖市场、其他公开交易市场等依善意方式购买的,善意第三人可以取得所有权。

取得时效制度的概述

取得时效制度是指自主、和平、公然地占有或准占有他人财产,持续经过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间后,依法取得该财产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法律制度。

善意取得与取得时效的差异

善意取得和取得时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它们之间存在以下明显差别:

1. 性质不同

善意取得是以取得人取得并占有财产为基础的,不以一定期间的经过为必要,又称即时取得。而取得时效是取得时效的法律后果,构成须以一定期间的经过为前提。

2. 取得方式不同

善意取得人是通过从不法转让人手中受让而取得财产占有的,而取得时效中的取得人则是通过直接现实的方式取得财产占有的。

3. 代价不同

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时必须支付对价,无偿取得财产不构成善意取得;而取得时效的取得人一般没有支付对价。

4. 主观状态不同

善意取得人在取得财产时必须怀着善意,即不知情;取得时效中的取得人原则上应为善意,但要求没有善意取得那么严格。

5. 事实根据不同

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的行为符合法律部门的有效要件,除不法处分欠缺处分权外;而取得时效的人一般是通过事实取得财产的。

6. 立法出发点不同

善意取得是为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而设立的制度;而取得时效是因为原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不再对其加以保护,重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7. 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不同

善意取得法律关系中存在三方当事人,分别是原权利人、不法转让人、善意受让人;取得时效中仅有两方当事人即原权利人和时效利益享有人。

8. 原权利人责任不同

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后,原所有人因此蒙受的损失,得向不法转让人追偿,在必要时还可以与善意取得人分担损失;而取得时效中的取得人一旦因时效完成取得财产后,原所有即便因此遭受损失,也不得要求取得人赔偿或共担损失。

9. 适用客体物的范围不同

善意取得一般适用于动产,只有少数国家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适用于不动产;取得时效可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在取得不动产所有权时,时效取得利益人须进行不动产转移登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案情

    一起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和出资购房款是否等同于拥有房屋产权的纠纷案件。小王婚后购买临街底层房屋,舅舅出资部分款项并约定为三方共有,但小王私自转让房屋引发诉讼。法院认定小王转让行为有效,因为受让人小宋为善意且依法保护。同时,小王的舅舅因未能证明其出资时的意

  • 效力待定合同善意取得能否对抗第三人

    效力待定合同在善意取得情况下能否对抗第三人的问题。法律规定,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或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合同效力。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享有撤销权。同时,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转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受让人主观上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 老公私自卖房,我该怎么办
  • 善意取得的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