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企业债务 > 分立后的企业债务怎么清偿

分立后的企业债务怎么清偿

时间:2024-07-3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4328

分立后的企业债务的清偿方式

一、分立前的债务承担

1. 根据分立协议约定,分立后的企业应当承担分得的有效资产相当于其分担债务的责任。如果分立后的企业资产足以保证其履行所分担的债务,一般应按照分立协议的约定确定债务承担主体。

2. 分立协议约定的事项不得对抗第三人。企业分立导致债务转移时,根据“债务转移须经债权人同意”的基本法理,债权人应为协议的一方当事人。此外,企业分立行为一般为企业的单方行为,企业分立时关于债务承担的协议不具有约束、对抗债权人的效力。

二、连带债权和债务的承担

在司法实践中,企业分立是指原来的一个企业分立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情况。如果原企业主体资格消灭,分立后成立数个新企业,各自具有法人资格,则分立后的新企业应当根据分立时各自所取得的财产的份额,按比例分担原企业债务的清偿责任。如果原企业主体资格不消灭,并在分立改制时采取“脱壳经营”方式,则原企业与分立后新设立的企业共同承担分立前的债务清偿责任。

公司分立的程序

公司分立属于公司的重大法律行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1. 董事会拟订分立方案并报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分立方案由董事会拟订并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决定;股东大会必须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分立决议。

2. 分立各方订立协议

分立各方,即原公司股东就分立的具体事项订立协议。

3. 办理审批手续

股份有限公司分立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4. 处理债权、债务等事宜

公司分立时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公司应在分立决议作出后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在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5. 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因分立而存续的公司,如果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申请变更登记。因分立而解散的公司,应申请注销登记。因分立而新设立的公司,应申请设立登记。公司应在分立决议或决定作出后45日内申请登记。

公司分立的好处

1. 激发企业家的经营积极性

公司分立可以激发企业家的经营积极性。作为大公司的一部分,子公司通常会患上“富贵综合症”,母公司在子公司面临困境时会提供援助,导致子公司无法充分释放潜力。此外,作为大公司的附庸,子公司的雇员们可能会感到压抑。

2. 提升股价

上市公司宣布实施公司分立计划后,二级市场通常会对此消息做出积极反应,股价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这反映了投资者对“主业清晰”公司的偏好。许多投资者更看好专注于某一行业发展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的业务结构较为单一,更容易估算其真实价值。

3. 税收优惠

相比于其他紧缩方式,如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具有明显的税收优势。公司分立对公司和股东都是免税的,而资产剥离可能带来巨大的税收负担。在资产剥离中,公司获得的任何收益都需要缴纳税款,如果以股利形式发放给股东,则还需要继续纳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P2P清偿的顺序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 企业贷款股东的责任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 剥离不良资产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 合同债权的转让

    合同债权的转让和合同债务的转让的相关内容。在合同债权的转让中,存在转让的例外情况,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但需通知对方。而在合同债务的转让中,需要经债权人同意,且新债务人应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另外,合同债权债务的一并转让需要经合同

  • 债务重组的类型
  • 案情介绍:买方以货物质量瑕疵为由拒付货款
  • 资产评估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