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连带债务 > 本案金某能否向汤某主张债权

本案金某能否向汤某主张债权

时间:2023-11-07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4661

案情

原告金某与被告汤某之间的劳动报酬纠纷

2004年3月20日,原告金某通过被告汤某的介绍,在南京市江宁区一家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然而,到了2004年夏天,原告金某离开了工地。根据工资结算,工地的承包人袁某应该支付给原告金某4000元的劳动报酬,并出具了欠条。同时,被告汤某承诺在年底将劳动报酬带给原告金某,并索要了欠条。然而,到了年底,被告汤某并没有兑现承诺。于是,原告金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汤某支付欠款。

被告汤某的辩称

被告汤某辩称,原告金某的起诉有误,债务人仍然是袁某,原告金某应当向袁某主张债权。被告汤某向原告金某出具欠条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审判

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原告金某在袁某处工作,应当获得劳动报酬,原告金某与袁某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合法有效的。

被告汤某的委托代理关系

被告汤某向原告金某承诺代为向袁某索要劳动报酬并交给原告金某,原告金某也将欠条交给了被告。因此,原告金某与被告汤某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被告汤某的清偿责任

被告汤某辩称向原告金某出具欠条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未提供任何证据证实。因此,法院认定被告汤某自愿承担债务,并将委托代理关系转化为债权债务关系。被告汤某应与袁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原告金某的权利主张

原告金某向被告汤某主张权利,符合法律关于连带责任承担的规定。被告汤某在支付给原告金某全部劳动报酬后,有权向袁某追偿。

评析

本案涉及被告汤某的身份由原告金某的代理人转变为债务人的变化,导致对案件处理出现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被告汤某出具的欠条无效

根据这种观点,被告汤某作为原告金某的代理人,代理原告金某向袁某索要欠款,形成的是委托索款关系。代理人不能取得债权人地位,也不能成为债务人,被告汤某向债务人索款不成,因此被告汤某与原告金某之间不存在实际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原告金某向被告汤某索款本身就是错误的,即使被告汤某出具了欠条,也因其无实际内容而无效。

第二种观点:债务的转移

根据这种观点,被告汤某在明知案外人袁某为债务人的情况下,仍然自愿代替债务人承担债务。根据合同自治原则,只要被告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且未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负担,在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这种债务转移是有效的,应当得到法律认可。因此,被告汤某向原告金某出具欠条,原告金某也同意接受,使得原本应由袁某承担的债务全部转移到了被告汤某身上,因此被告汤某应当承担清偿责任。

第三种观点:并存的债务承担

根据这种观点,被告汤某没有完成原告金某的委托事务,因此相对于袁某来说,只要债务尚未清偿,被告汤某仍然可以代理原告金某向其索要。这充分证明,在袁某与原告金某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消除,即使被告汤某向原告金某出具欠条,也不能否定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被告向原告出具欠条的行为应当被视为债务的加入行为,与原有的债务关系并存。因此,原告金某可以根据并存的债务主张连带清偿责任,既可以向原债务人主张债权,也可以向汤某主张债权,当然也可以将其作为共同被告。在本案中,原告金某向被告汤某主张债权,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法院判决支持了第三种观点。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连带责任认定的情形

    连带责任认定的五种情形。首先,因保证而承担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和债务人需按约定承担债务。其次,合伙和合伙型联营中的连带责任,合伙人或联营各方需对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第三,因代理而承担连带责任,包括授权不明、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等情形。第四,因共同侵权而承

  • 案情

    烟台三亚木业有限公司与交运集团货运有限公司之间的货物运输合同纠纷。由于实际承运公司保管不善导致货物受损,法院判决实际承运公司和合同运输公司分别赔偿三亚公司损失。涉及民法中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和损益相抵规则。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个民法

  •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途径债务纠纷诉讼程序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途径和债务纠纷诉讼程序。债权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可以选择同时起诉或分别起诉不同的债务人。涉及两个不同种类的法律关系的案件,合并审理需符合一定条件,否则会不符合《民诉法》规定。在有终局责任人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法律关系合并审理。没

  • 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定义

    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定义及其区别。有权占有基于法律或合同规定,而无权占有则没有本权。无权占有可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其意义在于善意占有人可能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财产所有权,而恶意占有人则不能。在返还原物、赔偿等方面,善意和恶意占有人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

  • 债权人起诉欠条的适用法律程序
  • 房产抵押贷款一般能贷款几成
  •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