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 = (利息费用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示企业偿付利息债务的能力越强。如果企业在偿付利息方面表现良好,可能永远不需要偿还债务本金,或者在债务本金到期时能够重新筹集资金。为了评估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为了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1. 分析企业偿还债务能力时,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包括经常收益,而应排除非常项目和特别项目,例如出售证券收益、坏帐损失、存货削价损失、火灾损失等,以及停止经营和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2. 利息费用应包括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和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3. 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4. 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
固定费用偿付能力比率是利息保障倍数比率的一种扩展,是一种更为保守的度量方式。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费用偿付能力比率 = (利息费用 + 税前利润 + 租赁费中的利息部分) / (利息费用 + 租赁费中的利息部分)
许多经营租赁也是长期性的,具有长期筹资的特征,因此,租赁费的一部分实际上也是利息费用。根据经验,租赁费用中的利息约占1/3。固定费用偿付能力计算中应包括哪些固定费用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选择只包括“租赁费中的利息部分”,也可以包括全部租赁费用,甚至包括所有的折旧、折耗及摊销。固定费用偿付能力比率反映了企业偿付固定费用的能力,比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偿付能力越稳健。
债务比率是衡量企业负债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债务比率 = 债务总额 / 资产总额
关于债务比率的计算存在以下争议:
1. 分子是否应该包含短期债务?一种观点认为,短期债务具有长期性,应该包括在债务比率中;另一种观点认为,短期负债不是长期资金的来源,应该排除在外。为了保守起见,可以将短期债务包含在债务比率的分子中。
2. 分子中的负债是否应包括特殊项目?例如准备金和递延税贷项。准备金是一种有不确定性的未来支付义务,应予以包括。递延税贷项是由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可以从债务中扣除,但也可以包括在债务中。
债务比率存在行业差异,分析时应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此外,债务比率受到资产计价特征的影响,需要同时参考利息保障倍数进行综合分析。
债务与权益比率是衡量企业债权人保护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债务与权益比率 = 债务总额 / 股东权益
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是测量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时受保障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 = 债务总额 / (股东权益 - 无形及递延资产)
其他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包括流动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长期债务与长期资本之比、固定资产与权益之比、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之比等。这些比率反映了企业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的风险程度。
在资产负债表分析中,以下特别项目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
1. 长期资产市价或清算价值与长期债务之比。当企业缺乏盈利能力时,拥有的长期资产如果具有较高的市价或清算价值,则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十分重要。
2. 长期经营性租赁的租赁费中的“本金”部分。长期经营性租赁是一种长期筹资行为,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应分别加计到债务总额和资产总额中。与长期经营性租赁相关的负债应包括全部预期租赁费用中的“本金”部分。
3. 或有事项。这些事项应通过仔细阅读报表附注来发现。
4. 资产负债表外揭示的金融风险和信贷风险。例如,合同中的条款无法履行可能导致的预期损失,担保品状况的描述,所处行业和地区可能遭受风险的程度等。
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主体以及法律规定的连带责任情形。连带责任涉及多个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包括过错、行为违法性、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连带责任主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包括合伙内的各合伙人、共同侵权的各侵权人等。法律规定了因保证、合伙、
欠私人高利贷被起诉时的利息计算问题。根据《民法典》及相关规定,高利贷利息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采用复利终值的计算方法。欠私人高利贷并不涉及刑事责任,借款人需偿还本金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利息。高利贷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应认定为无效。
连带债务的成立要件,包括债务人的资格、债务的目的、债务的标的和债务人之间的连带关系。债务人必须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共同目的是成立连带债务的关键。债务人的每一成员都有清偿债务的义务,只要有一个债务人清偿全部债务,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就归于消灭
非连带债务的本质特征。与连带债务相比,非连带债务具有不同的债务原因、偶然间的联系、不同的给付内容和数额以及独立的清偿义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非连带债务的独立性和非关联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非连带债务的内涵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