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是目前企业比较通用的意中保密措施。保密协议中应当载明商业秘密的内容、保密范围、保密期限等。保密协议不仅可以约束员工保守商业秘密,还可以作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的证据之一,使权利人更易获得相应的赔偿。
(二)建立专门的保密机构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保护商业秘密的机构,由专门的保密主管人员负责企业的保密工作。
(三)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企业不仅要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还应当内部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比如,加强对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员工接触商业秘密;制定泄密的惩处机制;建立商业秘密受侵犯后的快速反应机制等。
除了内部建立合理的保密机制外,企业还应当对保密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接触、使用企业商业秘密的职工,给予较优厚的工资、奖金待遇,或者发给保密津贴;对于签订竞业限制条款的员工,在其离职后的保密期间,给与保密的经济补偿。
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当发生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时,可以依据法律,寻求救济。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除经营者外,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上述违法行为也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二)劳动合同法
我国《劳动合同法》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三)其他法律法规
如果侵权人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权利人也可依据《刑法》第219条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关于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的有效性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竞业限制期限一般由相关法规和规定确定,但随着科技发展,商业秘密保护需求发生变化。《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为,对于超过此期限的约定,存在争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竞业限制的定义及
甲乙方基于特定项目合作的事宜,双方的合作建立在互信、共同发展、自愿双赢等宗旨基础上,以打造国内最具原创价值的主题策划活动联盟为目标,展开文化公关、活动庆典等合作。双方共同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并可独立开发新项目。合作过程中保护双方商业秘密,积极回应询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