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国内外窃取商业秘密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甚至使用了高新技术。了解这些窃密手段,能够使我们知己知彼,牢牢把握保护商业秘密的主动权。有关资料表明,防止商业秘密被窃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动向:
1、要防止别人利用通信网络和高科技手段截取、窃听商业秘密。例如,美国某公司在国际投标中屡屡被某外国公司以微弱的价格优势击败。失败的原因是后者的情报部门在该公司的电话和传真机上连线,事先侦听了该公司预定的投标价格。再如,日本某公司的总会计师去医院装牙,不择手段的竞争对手竟然买通牙医,在其假牙内安装了微型窃听器。该公司的财务秘密变成了对方的“杀手锏”,使它在竞争中极其被动,最终陷入破产境地。
2、要防止别人利用考察和参观机会搜集商业秘密。早在80年代,苏联某工作人员就利用本国技术代表团参观日本化工厂的机会,用伪装成手表的微型照相机拍下了这家工厂张贴在生产流水线旁的工艺流程表,使原本难以获取的商业秘密,得来全不费功夫。
3、要防止别人窃取出差人员的商业秘密资料。1990年夏天,美国某公司的经理到某国投标,下榻于一家饭店的房间。不料散步归来,便发现自己的文件有被人翻动的痕迹。经调查,他之所以住进808房间,是竞争对手委托饭店老板精心安排的,不仅在房间里安装有窃听器,还能够十分方便地翻阅和窃取他所携带的各种商业秘密资料。
4、要防止别人收买内部涉密人员获取商业秘密。美国某公司是一家计算机软件开发商,从1991年5月起,公司的高级主管唐某负责开发的系列软件。到了研制的最后阶段,唐某突然以身体不适为由辞职。1992年3月,该公司才发现肯特公司在市场上出售的软件与本公司即将推出的软件几乎完全相同。原来,某公司获悉该公司正在研制软件,觉得有利可图,便以重金收买了唐某,通过收买涉密人员得到了该软件的技术资料。
5、要防止别人以签订承包项目合同为诱饵套取商业秘密。日本某公司对中国一家企业掌握的真空管技术觊觎已久。1982年8月,该公司在发标建设发电站时,以让这家中国企业承包100亿日元的冷却塔工程项目为诱饵,通过评估这家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轻易取得了真空管技术的设计图纸。商业秘密骗到手后,承包工程也不翼而飞。
6、要防止别人利用咨询公司搜集商业秘密。一名精通人造钻石技术的台湾人窃取了他所在的美国公司的商业秘密,并通过经营咨询公司暗中向国外出售。得知此事,另一家从事人造钻石生产的公司立即前往接洽,以100万美元买下了这项秘密技术。
软件推广应用合作合同的内容。合同规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期限及独家销售代理权,明确了订单流程、交货细节、价格及返利政策、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等。甲方提供软件产品,支持市场宣传和销售,进行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并有权调整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和价格策略。合同也规定
商业秘密合法来源的主要方式,包括独立开发、反向工程、权利人自己泄密、合法受让或被许可及个人信赖等。其中独立开发和反向工程抗辩难度较大,权利人需采取合理保密措施,同时客户信赖也被纳入考量范畴。此外,还涉及到许可使用协议等相关法律条款的应用。
商业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保护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处罚有明确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以盗窃、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违反约定或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第一条 为了制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所称权利人,是指依法对商业秘密享有所有权或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