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 > 窃取企业商业秘密间接手段有哪些

窃取企业商业秘密间接手段有哪些

时间:2024-09-1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7018
当前,窃取中国企业商业秘密的,既有国内企业的竞争对手或专业窃密人员,也有国外经济间谍或情报人员,“欢歌笑语”、“友好窃密”成为窃密的主要途径,其手段多种多样,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从形式上看,分成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

企业商业秘密的非法获取方式

间接手段的十八种方式

为了获取企业商业秘密,人们常常采用间接手段,通过与竞争对手及其雇员有联系的人员来间接获取商业秘密。以下是常见的十八种间接手段,用以达到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目的。这些手段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或企业家疏于防范的泄密渠道。

1. 单位的科研人员

企业的科研人员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位和专业知识,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2. 原材料供应商

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有可能获取商业秘密,并将其泄露给竞争对手。

3. 模具制作商

模具制作商可能在制作模具的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4. 半成品生产商

半成品生产商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5. 销售商

销售商可能通过与竞争对手合作,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6. 仓储公司

仓储公司可能在仓储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7. 创意策划、设计者、广告商

创意策划、设计者和广告商可能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8. 翻译人员

翻译人员可能在翻译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9. 计算软件开发商

计算软件开发商可能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0. 打字店业主、印刷业主

打字店业主和印刷业主可能在处理企业文件时,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1. 各类顾问、律师

顾问和律师可能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2.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可能通过采访企业员工,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3. 税务、海关、商检等行政执法人员

税务、海关、商检等行政执法人员可能在执法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4. 政府涉密人员

政府涉密人员可能利用其职位,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5. 银行职员

银行职员可能在处理企业账户时,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6. 中介服务、评估、审计机构

中介服务、评估和审计机构可能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7. 小偷

小偷可能通过盗窃企业文件或设备,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18. 废品回收者

废品回收者可能在回收废品的过程中,获取并泄露商业秘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的问题。侵犯商业秘密罪涉及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侵犯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和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证据认定面临权利人配合问题,信息是否属商业秘密需专业鉴定。损失计算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侵权

  • 企业减少排污政府该怎么样

    政府应如何支持并监管企业减少排污问题。政府需依法鼓励企业减少排放,采取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改善环境。环保部门有权现场检查企业排污情况,同时需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对于违法排污企业,环保部门可查封、扣押相关设施、设备。此外,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 保密和竞业禁止补充协议

    保密和竞业禁止的相关内容。在保密义务方面,规定了员工在合同期限内及解除/终止日后的竞业禁止期内,不得使用和披露公司的保密信息,且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保密内容包括交易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和技术秘密。在竞业禁止方面,员工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兼职、参

  • 保密协议

    甲方(企业)和乙方(员工)之间的保密协议。协议规定了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应保守甲方的数据资料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包括物质技术条件、业务信息等内容。乙方必须遵守甲方的保密规章,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泄露这些秘密。保密期限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双方劳动关系

  • 合同定义与合同项目
  • 混淆行为行为
  • 一、一般员工签订竞业限制的有效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