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第73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导致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金额超过五十万元,将构成重大损失。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所得金额超过五十万元,将构成重大损失。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导致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将构成重大损失。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导致其他情形下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将构成重大损失。
在实际操作中,计算重大损失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根据该标准,可以以商业秘密权利人收入的减少额作为计算侵犯商业秘密造成的损失数额的标准。然而,这种方式在司法实践中较少运用,主要原因是基于市场竞争的不确定因素,产品销售量的减少并不完全是侵权行为造成的结果。即使侵权行为确实导致了产品销售量的减少,公诉机关往往难以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无法确定减少的产品销售量的具体数额。
该标准成为判决书中认定“重大损失”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额:
一是以被告人因犯罪所获得的利润来计算违法所得额。例如,被告人生产侵权产品75000套,每套侵权产品的单位毛利为8元/套,据此,法院认定被告人的实际非法获利额为75000乘以被告人的单位毛利率8元每套,总计人民币60万元。
二是以第三人的销售收入乘以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来认定“重大损失”。例如,被告人将商业秘密透露给第三人使用,第三人据此获得了标的额达1500万元的合同。由于第三人的具体利润无法确定,法院可根据同行业该领域平均利润率为12%的专家评估意见,计算标的额1500万元乘以12%的平均利润率,总计180万元。
该标准主要以商业秘密的研发费用或许可使用费用作为参考来计算损失数额。
保密和竞业禁止的相关内容。在保密义务方面,规定了员工在合同期限内及解除/终止日后的竞业禁止期内,不得使用和披露公司的保密信息,且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保密内容包括交易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和技术秘密。在竞业禁止方面,员工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兼职、参
甲方聘请乙方作为产品传播推广合作单位的合同定义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详细规定了乙方的推广任务、甲方的支持、合作期限及付款方式等。乙方需保证合法开展市场传播活动,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并在合作期间不得从事相同性质产品的传播服务。合同期限及续签、终止事
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不同途径,包括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及协商解决。文章详细解释了每种途径的适用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商
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之间的区别。首先,两者的限制期限不同,保护商业秘密的责任是无期限的,而竞业禁止则有特定的时间限制。其次,商业秘密保密义务没有相应报酬,而竞业禁止则要求企业支付劳动者一定的报酬。这些差异体现了两者在法律和实际操作中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