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境外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境内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时,必须委托境内的代理人进行代理。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也称为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是指海关根据法律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的措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的规定,这些措施被称为知识产权的边境措施。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此外,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海关还应当对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进行保护。
我国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依申请保护和依职权保护。
依申请保护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即将进出口时,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向海关提出保护措施的申请,并由海关对侵权嫌疑货物实施扣留措施。海关对依申请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不进行调查,因此权利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侵权纠纷。因此,依申请保护也被称为海关对知识产权的“被动保护”模式。
依职权保护是指海关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进出口货物存在侵犯已备案的知识产权的嫌疑时,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主动中止货物的通关程序并通知权利人,并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对侵权嫌疑货物实施扣留措施。海关依职权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属于主动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口,并且海关有权对货物的侵权情况进行调查和对相关当事人进行处罚。因此,依职权保护也被称为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主动保护”模式。
在向海关申请采取依职权保护措施之前,知识产权权利人应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向海关总署进行备案,提供相关知识产权及其他相关情况。
受理知识产权备案申请的部门是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知识产权保护处。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以及在涉外和国内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外国当事人作为原告的情况,法院需审查其在中国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并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在涉内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需证明其与案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独占性和时间性等法律特征。知识产权的作用包括保障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海关扣留货物之日起开始计算,在20个工作日内,如果海关收到人民法院就被扣留货物的财产保全裁定或者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裁定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海关应当协助人民法院执行;未收到上述通知书的,海关就不再扣留有关货物,而将予以放行。
知识产权是企业开拓维护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中国海关查扣侵权嫌疑货物达2.4万批,涉及商品近9200万件。如何在边境环节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更为有效地阻止侵权商品进出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很多权利人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