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尽管我国没有明确规定拆迁补偿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但考虑到拆迁补偿协议涉及的金额巨大,为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建议以书面形式签订。如果以口头形式达成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很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应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达成补偿协议。
一旦补偿协议达成,若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依法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
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应当遵守。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时,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一般情况下,一旦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房屋拆迁当事人应全面履行,不得反悔。然而,由于房屋拆迁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以下情况下,可以对《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进行修改:
房屋拆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许可。如果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被撤销或确认为违法,根据此订立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当事人有权依法请求确认《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无效。
房屋拆迁依赖于房屋估价机构的评估行为。如果房屋估价机构未依法选定,或未依法进行评估,或评估结果显失公平,当事人有权依法请求修改或撤销《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
如果在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的过程中存在其他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形,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修改或撤销合同。
如果《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是由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可以追认该协议无效。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房屋拆迁当事人完全可以对《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进行修改,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修改或撤销协议,或确认协议无效。
超市店面租期未满时面临拆迁的索赔问题。当租赁合同未到期且拆迁导致停产或停业时,拆迁方应补偿承租人损失。补偿方式包括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结合两种方式。产权调换保护被拆迁人产权,但可能影响拆迁方余房率;作价补偿是拆迁方乐于采用的形式,但初期需投入较大资
房屋征收中的不同拆迁补偿方案,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货币补偿依据市场评估价、商品房交易均价和重置价三种法定评估依据。产权置换分为价值标准产权置换和面积标准产权置换两种形式,包括异地安置和回迁安置。结合型补偿则结合了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市
商业用房改建后的拆迁补偿问题。目前各地补偿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以房屋权属登记为准,有的地方以房屋的实际用途为准。在拆迁过程中,政府需进行风险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并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确保征收补偿费用足额到位,然后依法公告并委托实施单位进场开展工作
拆迁补偿方案是否需要公告的问题。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拆迁及其补偿信息应公开,以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其中货币补偿通过专业评估机构估价确定补偿金额,而产权置换则是通过实物置换获得新的房屋产权。公开透明的补偿方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