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如何了解棚改信息,可以去哪里查询

如何了解棚改信息,可以去哪里查询

时间:2024-09-18 浏览:6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3695
我国很多城市都有棚户区,面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很多棚户区的公民都想自己所在的棚户区进行改造,从而改善生活环境。那么,如何了解棚改信息,可以去哪里查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查询棚改信息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相关信息:

1.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当事人可以前往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查询棚改情况。这些机构通常会提供有关改造计划、补偿方案等信息。

2.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当事人也可以向所在地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了解棚改情况。这些部门负责制定征收补偿方案,并且可以提供相关信息。

棚户区改造的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九条规定了对房屋征收的建设活动应符合的规划要求。根据该条例规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等活动应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且需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时,应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进行科学论证。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应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并向市、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和公布,并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的区别

1. 生活水平差异

城中村位于都市化地区,房地产价值较高。当地户籍居民建造的出租屋通常是高度密集的简易楼,楼高多层,被称为“亲嘴楼”。尽管这些楼房的主人在面临拆迁时可能是弱势群体,但他们与贫困租户相比享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居住条件。随着城中村改造的进行,许多村民可以获得丰厚的补偿,甚至成为富裕阶层。

棚户区位于城乡接合部,特别是远郊区域,由于土地价值较低,当地户籍居民投资较少,出租屋更加简陋,常常是棚户。与城中村相比,棚户区的外地租户居住条件更差。

2. 土地性质差异

城中村属于城市中的农村,其土地性质属于集体土地。这些房屋的产权证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被称为“乡产权”或“小产权”。对于城中村居民来说,这种房屋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对于外来购房者而言,这种房屋的产权问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隐患,因为没有国家房管部门颁发的产权证书,无法进行买卖和转让。

棚户区改造不同于城中村改造,因为棚户区的土地性质属于国有土地。在棚户区改造中,房屋的产权一般属于大产权,国家会颁发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也会进行备案。外来居民购买棚户区改造的房屋时不需要担心产权问题,他们可以获得完整的房产证书,房屋也可以进行买卖和转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 动迁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 我国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

  • 租客在房屋拆迁中的权益保护

    租客在房屋拆迁中的权益保护问题。包括搬迁义务和补偿、房东的责任和补偿、房东的告知义务和违法出租,以及租客应采取的维权措施。租客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协商补偿,房东应对承租人的损失进行补偿,并告知房屋可能被拆迁的信息。租客可通过解除租赁协议、重新订立租赁合

  • 征地拆迁案中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 拆迁时城管是否有权力强制拆除房屋
  • 离婚房子拆迁协议怎么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