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厂房拆迁时,拆迁协议应由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订立。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双方应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达成一致。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第一项内容是明确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主体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指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指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资格。
根据《拆迁条例》第二条及第三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情况下,适用该条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同时要保护文物古迹。
被拆迁房屋概况的明确与否将影响被拆迁人可得的补偿款是否合法合理。根据《拆迁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补偿款的金额应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因此,在拆迁协议中,首先需要明确被拆迁房屋的位置是否属于拆迁范围内,以及相关的补偿标准,包括区位补偿价等。此外,还需要明确房屋的建筑情况,包括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等。
根据《拆迁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拆迁补偿可以采用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的方式。在签订拆迁安置协议时,被拆迁人与拆迁人应明确补偿的方式,即是采用"拆房补房"还是"拆房补钱"。对于补偿方式,拆迁人应提供拆迁安置补偿方案,被拆迁人可以选择采用哪种补偿方式。但如果拆迁租赁房屋及公益用房等法律法规有其他规定,则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执行,即使拆迁人经批准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中包含其他方式,也不能采用。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购买无房产证房屋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在购买时存在法律效力问题,可能无法申请贷款,存在房屋被用于还债、被二次出售及无法获得拆迁补偿的风险。购买前需充分了解房屋产权情况,办理公证手续,签订书面协议保护自身权益,但此类交易无法获得法律保护,需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