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征收 > 征地流程 > 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人有哪些参与权

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人有哪些参与权

时间:2024-11-0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4755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对房屋进行征收拆迁时,对被拆迁人利益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而被拆迁人有参与拆迁相关工作的权利,那么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人有什么参与权?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人的参与权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房屋进行征收拆迁的时候,被拆迁人享有的参与权包括提供规划意见、对征收补偿方案提出意见、参与听证等。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后,需要向市、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公布该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公布征求意见的情况以及根据公众意见进行的修改情况。如果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听证会,邀请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并根据听证会的情况修改方案。

被征收房屋的价值补偿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被征收房屋的价值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进行评估确定。

如果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如果对复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制定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拆迁安置补偿费的种类

拆迁赔偿费是指拆建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种补偿金。拆迁赔偿费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房屋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人的损失,根据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分档次,并按照平方米单价进行计算。
  2. 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行寻找临时住处所带来的不便,根据临时居住条件划分档次,并按照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给予补贴。
  3. 奖励性补偿费:用于鼓励被拆迁房屋住户积极配合房屋拆迁或主动放弃一些权利,例如自愿迁往郊区或不要求拆迁单位提供安置住房。拆迁补偿费的各项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政策确定,拆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4. 除了应得的房屋补偿费外,被拆迁人还可以获得搬家补偿费、设备迁移费以及过度期内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如果拆迁当事人双方无法协商达成拆迁协议,可以通过申请,由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局进行裁决。同时,相关部门还设立了举报、投诉箱和监督电话,由区监察委员会的专人负责处理相关事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过户遗产税的法律程序和费用

    房屋过户遗产税的法律程序和费用。在房屋继承过程中,需要进行公证程序并缴纳公证费,随后进行房权变更手续。对外售房过户时,需缴纳契税、营业税及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即为房屋遗产税,按房屋全额的20%征收。此外,还需缴纳交易费、登记费等费用。

  • 厂房拆迁评估的主体是谁

    厂房拆迁评估的主体是具备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过程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征收补偿条例,被征收房屋价值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可申请复核评估,最终由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拆迁补偿范围包括房屋拆迁费、构附着物补

  • 征地审批手续合法性的核实

    征地审批手续合法性的核实问题。在征收土地过程中,需要核实征收审批手续的合法性,确定土地及房屋补偿标准,并依法将征收补偿款落实到位。判断征地是否合法需查看相关公告和批准机关。农民土地被强征时,应通过合理途径反映并寻求解决方法。征收特定土地需国务院批准,

  • 房屋强拆主体不明,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房屋强拆主体不明时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的问题。行政诉讼中适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并不完全适用,特别是在房屋征收与补偿过程中强拆主体难以确定时。市、县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法律责任,但如果强拆主体不明确,人民法院应根据职权法定原则和举证责

  • “一书四方案”在土地征收中的作用
  • 法律规定房屋拆迁期限
  • 公益拆迁评估对补偿金额的影响
土地征收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