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署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之前,务必确保补偿事项已经充分谈判,符合自身利益。如果在签字后才发现补偿不合适,往往很难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在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之前,需要核实合同主体的合法资格。这包括确认与谁签订协议、该单位是否有权签订协议以及是否具备履行协议的能力。如果签订的主体没有资格或不合法,可能无法履行协议,给您带来巨大损失。
在拆迁协议中,主体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即年满18周岁且无精神病等导致无法正常思维的情况。同时,主体应为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如果非房屋所有权人未经授权签订协议,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在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时,需要明确约定各项补偿事项的具体内容。这包括补偿款的总金额及各项明细、支付时间和方式,安置房的位置和房号,安置土地的面积和性质等。不要轻信拆迁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避免签订内容不清晰或空白的协议。
很多拆迁项目要求在签订合同后立即腾退房屋,并在交房后支付拆迁补偿款。对于被拆迁人来说,这种约定存在很大风险。因此,在签订协议时,应与拆迁方明确约定补偿款支付和安置房交付的时间、补救措施以及违约责任,以避免拆迁方任意违约。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拆迁协议的签署方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货币安置方式下,拆迁协议一般由拆迁办公室签署;产权调换方式下,则与开发商签署。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拆迁部门负责拆迁补偿工作,双方需订立补偿协议,包括补偿方式、金额、期限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