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纠纷案
案情介绍:
李某某系某村村民,2006年李某所在的村委进行拆迁,2006年5月份李某与村委签订了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约定李某拆除自有房屋,村委给予商品房一套,由村委给办理房产证,费用由李某承担,并约定了逾期办理房产证的违约金。协议签订后,李某将房屋交由村委进行拆迁,但村委一直未将建好的商品房交由李某,李某于2012年10月份来所办理了委托手续,委托代理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村委交付商品房,支付逾期办理房产证的违约金。
案情分析:
李某与村委的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在开庭审理中,被告辩称,李某所述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未经全体村民会议和村民议事会通过,违反了村民组织法,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关于原告主张的违约金,因原告办理的房产证及土地使用权证是集体办理的,现在全体村民均未办理房产证及土地使用权证的情况下,村委不应承担违约金。庭审中,我方除了提供拆迁补偿协议书原件外,还由当时的村书记张某某及村委付书记李某某出庭作证,当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该协议,被告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判决结果:一被告村委交付原告商品房一套
二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六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