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2. 双方当事人出示举证的材料和依据。
3. 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材料和证据。
4. 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制作书面调解书。
5. 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或双方反悔,土地管理部门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报请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仅限于符合规定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农村土地。农民对宅基地仅享有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
农村宅基地买卖的必备条件和宅基地处理的相关原则。买卖必须获得村级和乡级政府批准,双方为同村村民,受让人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且必须宅基地与住房一并转让。处理宅基地纠纷时,需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及公民和法人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并随房屋转移。同时
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国家和地方有明确的补偿标准制定规定,征收土地的补偿内容根据被征收土地的原始用途进行补偿。同时,对于被征地农民的住房保障措施也有所安排。解决宅基地纠纷的途径包括协商、行政解决、司法解决和人民调解。
宅基地拆迁纠纷的处理原则,包括权利人的产权份额确定原则、未成年人共同所有权原则、动迁补偿的分配原则、宅基地使用权的共同所有权原则和安置房购买权确认原则。同时,文章还解释了宅基地的定义和所有权,即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宅基地纠纷的类型及特点,并指出了在立案时应注意的问题。宅基地纠纷分为权属争议和民事侵权案件两类,最大特点是常伴随其他纠纷发生。立案时应注意审查原告、被告资格,判断是否属于法院主管,遵循专属管辖原则,同时注意区分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