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纠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因权属(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明引起的案件。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12月18日发布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宅基地的权属发生争议时,应由人民政府进行处理。如果当事人对政府的处理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类案件不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第二类是因侵权或随意处分宅基地引起的民事案件,这类案件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
农村宅基地纠纷的最大特点是它往往伴随着其他纠纷一起发生,比如房屋纠纷、相邻权纠纷、婚姻、继承纠纷以及分家析产纠纷。在立案时,宅基地纠纷常常作为上述纠纷案件的一项诉讼请求,很少单独发生而被单独立案。
1、对原告资格的审查。原告必须与争议宅基地有直接利害关系,即对该宅基地直接主张权利或因他人对其合法使用的宅基地实施了侵权行为而诉请人民法院保护的人。在原告提起侵权诉讼时,应提交宅基地使用证。
2、对被告资格的审查。(1)被告与原告所主张的权利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比如全部或部分占有争议宅基地的人;(2)妨碍原告合法使用宅基地的人,比如越界建房的人、阻止他人施工的侵权人等。
3、是否属于法院主管的宅基地纠纷。首先,要审查是否属于行政案件;其次,要审查是否存在其他不属于法院管辖的情况,比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其使用的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给单位职工建造私房,职工因建房用地发生纠纷的情况。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90)民法字第2号的批复规定:“行政机关对土地争议的处理决定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不应以民事侵权案向法院起诉,应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该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在具体执行这一批复时应当把握,如果当事人所提侵权事项是处理决定未涉及的,则应当立案受理。
4、根据专属管辖原则,宅基地案件应当由宅基地所在地的法庭或法院受理。立案时的审查只是根据原告的诉称进行程序上的审查,并不做实质上的审查。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受理,不符合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到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如果当事人坚持起诉,应裁定驳回起诉。
新《民法典》关于楼顶空间所有权归属的问题。新法规定楼顶空间属于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归属于全体业主共有。这与旧法规定相一致,但新法更加强调了建筑区划内其他公共场所和设施的归属问题。
政府强行进入林地施工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林权保护、林地承包权的继承及承包期限的相关内容。对于林权所有人,可通过行政复议保护自身权益。林地承包中的继承问题需注意继承发生、期限及相关法规。国家未明确规定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但实践中一般林地承包期为三十至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建筑面积标准》对军官和士官住房分配的影响。新标准详细规定了各职级军人的住房面积,包括经济适用性住房和军官公寓的分配。军官住房分配考虑单位规模、经费和土地等因素,晋升后住房面积会增加。士官住房面积标准也有所调整,高级士官享受
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的定义与区别。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得占用的重点保护耕地,受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限制。非法占有耕地罪有明确的刑法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是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的,包括划定面积、划区定界和验收确认等步骤,旨在保护耕地资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