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是债务关系中要求债务人实施或不实施特定行为的权利人,是债务人的对称主体。
保证人是对特定事务作出保证行为的人。在债务担保方面,保证人是指具备代为清偿票据债务能力的法人、组织或个人。保证人对出票人、背书人和承兑人作出保证行为,并与债务人承担相同责任。国家机关、公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一般不得担任保证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1. 债权人既是主债权的权利人,也是保证债权的权利人。债权人有权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前提是主债务人未能履行到期债务且保证债务已到清偿期。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时,必须明确提出要求。如果债权人仅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而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债务并不自动视为已到清偿期。
2. 债权人对保证人行使请求权时,根据不同的保证方式有所差别。在一般保证中,由于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债权人必须先向债务人的财产提起强制执行,只有在强制执行无法清偿主债权时,才能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在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期间,债权人不能将自己与保证人之间的债务与保证债务相抵销。而在连带保证中,由于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债权人可以向主债务人或保证人主张债务清偿。
此外,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代为履行非金钱债务,但保证人无法实际履行,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以弥补因此造成的损失。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包括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抵押物的提供、定金的支付以及留置财产。保证人可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未履行时进行代偿;债务人或第三人可提供财产作为抵押物,债权人可优先受偿;当事人可支付定金,未履行方将失去定金;合同占有人可留置未按约定支付
保证合同的定义、形式及要素。保证合同是明确保证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协议,当债务人违约时,保证人需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合同为诺-成合同,无需交付财产即可成立。同时,文章还涉及实际违约和预期违约的概念,实际违约指违反合同影响经济利益且未在约定时间内履行,而预期
我国法律关于担保责任失效时间的规定,详细介绍了担保人在担保责任失效时间方面的法律规定。文章还介绍了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的不同情形,包括提供可供执行财产情况、债权转让、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债务转让以及主合同变动等。同时指出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变更主合同内容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