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质押,也被称为股权质权,是指出质人将其所拥有的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进行质押的行为。根据大多数国家的担保法律制度规定,质押可以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而股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形式。股权质押的主体包括出质人和质权人。在股权质押过程中,出质人按照法律程序将其所拥有的公司股权收益权转让给质权人,而质权人则支付约定的对价作为交换。因此,一旦股权质押完成,出质人成为债务人,通过股权质押标的物的让渡获得质权人的对价,而质权人则成为债权人,并以质押股权作为债务的担保物权。在质押期间,出质人作为公司股东的身份保持不变,质权人未经出质人公司其他股东的同意不得转让所质押的股权,同样,出质投资者未经质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或再次质押已经出质的股权。
1、股权出质登记的性质和效力
股权出质登记属于政府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范畴,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股权出质登记是质权设立的生效要件。出质人与质权人在签订书面质权合同后,质权并不会自动设立,而是需要进行登记。以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质权设立;而以其他方式进行股权出质的,质权则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简而言之,股权出质登记的直接效力即为质权设立的证明。这与动产质权设立的生效要件是不同的,动产质权在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2、股权出质登记事项
股权出质登记包括三个主要事项,即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姓名或名称、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名称以及出质股权的数额。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姓名或名称事项,对于自然人来说,是指其法定身份证件上所记载的姓名;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来说,是指其登记证书或合法成立证明上所记载的名称,例如企业营业执照上所记载的企业名称、事业单位登记证书上所记载的事业单位名称等。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名称事项,是指公司营业执照上所记载的公司名称。出质股权的数额事项,是指质权合同中所记载的出质股权的数量。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的规定,股权出质登记的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登记机构,简称登记机关。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登记机构均可作为股权出质登记机构负责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登记。
股权质押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法律框架下的操作方式。在融资方面,上市公司大股东经常选择将持有的股票作为质押物进行贷款融资,而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权利质押形式,已经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包括签署质押合同和向证券登记机
股权质押未办理质押登记的法律效力问题,以及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及质押登记的监管难题。讨论了不同股东管理方式下的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和质押问题,指出工商行政机关对未办理股权登记托管的股份公司的监管存在真空。同时,强调了公司对于股东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建议执法
股权质押融资的合法性。根据《民法典》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股权质押融资是一种合法的融资方式。企业可以将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进行质押,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质押登记。质押后的股票不得转让,但经协商可转让,所得价款需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的
出资证明书的交付是否属于公示要件的问题。我国《担保法》规定出资证明书的交付不是质押生效的要件,但律师认为它应作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设质的公示要件之一。学者梁*星认为只需交付出资证明书,而不需要股东名册记载。但律师认为股东名册的登记也是股东转让出资的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