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下财产不得作为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质押和抵押是两种不同的担保方式,其主要区别如下: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并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的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质物: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
质权人:享有质押财产的权利。
质押合同:质押合同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质押合同的内容包括质物的名称、数量、所在地、权属、质押范围等。
质押登记:质押合同生效后,应当办理质押登记,质押登记受理机关应当是质物的管理机关。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并将该财产作为对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抵押物: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抵押品。
抵押权人:享有抵押财产的权利。
抵押合同:抵押担保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被担保的主债务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抵押物的名称、数量、所在地、权属、抵押范围等。
抵押登记:抵押担保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抵押登记受理机关应当是该财产的管理机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条的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以下权利可以作为质押:
(一)汇票、本票、支票;
(二)债券、存款单;
(三)仓单、提单;
(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六)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质押的其他财产权利。
根据规定,质押的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质权设立,如果没有权利凭证,则需要办理质押登记。具体的质押规定根据法律的其他规定执行。
股权质押后再签担保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再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定义和作用、基本运作模式等。再担保的设立应符合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经过双方自愿协商和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关键条款。再担保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再担保合同的履行和约定的法律效力,但不影响原担保的效
股权质押的法律保护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股权质押是合法的担保方式,涉及可转让的股票需签订书面合同并登记生效。出质人在质押期间不得自行转让股票,但经协商一致可允许转让,转让所得应优先清偿质权人的债权。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规定
债务人在存在多个债权的情况下,哪些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的问题。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不动产、动产抵押或质押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但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以抵押或质押财产实现优先受偿需依据法律进行。同时,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优先受偿无关,是否具备申请
权利质押中的法律风险及限制问题。其中,介绍了权利质押的概念及其作为债权担保的形式属性。探讨了关于权利质押种类中“其他权利”的界定存在的争议,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和公示问题。特别是对于个人理财产品作为权利质押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需要对现有理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