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 >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如何处罚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如何处罚

时间:2020-07-21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660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有些孤儿或者孤寡老人是会到福利院生活的,而福利院是属于公益机构,由政府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的,福利院要保障儿童老人的权利,那么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怎样处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如何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时,如果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虐待罪,可以对富利院的主要领导者、事件的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六十条 【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第二百六十条 之一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在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手续

1、收养人应提交的证件、证明:

(1)申请书。内容包括收养原因和目的,对被收养人不遗弃、不虐待,抚养其健康成长的保证;

(2)护照和海外居住证明;香港居民身份证、香港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香港同胞回乡证;澳门居民身份证、澳门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澳门同胞回乡证;在台湾地区居住的有效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签发或签注的在有效期内的旅行证件;

(3)经居住国外交机关或者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收养人居住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或经国家主管机关委托的香港委托公证人证明的或澳门地区有权机构出具的或经台湾地区公证机关公证的,关于收养人的年龄、婚姻、有无子女、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

(4)意愿书。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以上的,须提交本人愿意被收养的意愿书;

(5)照片。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二寸合影照2张(彩色或黑白均可)。

2、送养单位应提交的证件、证明:

(1)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2)弃婴、儿童进入儿童福利院的原始记录和集体户籍证明;

(3)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孤儿生父母死亡或法院宣告死亡的证明;

(4)弃婴公告;

(5)儿童医院出具的被送养人送养前的健康检查或病残证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成年特困人员能否被福利院接收

    中国未成年特困人员能否被福利院接收的问题。依据《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福利院可以接受未满16周岁的特困人员的收留抚养,并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收养孤儿的限制条件,包括被收养人的年龄、身世背景等,以及收养人的年龄、抚养

  • 童工的法律定义

    童工的法律定义及相关的处罚规定。童工指的是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明确规定了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标准,包括罚款和加重处罚的情况。同时,也明确了哪些情况下不属于童工范畴,如参与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等。规定由劳动部

  • 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和“违法”“犯罪”的概念

    未成年人的定义及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文章明确了未成年人包括少年和青少年的不同称呼所对应的法律定义和权利差异,并详细列举了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如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等。同时,也阐述了未成年人应承担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文章还介绍了关

  • 累犯制度在未成年人身上的适用问题

    未成年人在犯罪后的累犯制度适用问题。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法律对于未成年犯罪的处理有别于成年人。再次犯罪的未成年人并不一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因此不适用累犯制度中的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的原则。相反,应依法从轻

  • 16岁聚众斗殴罪轻伤是否会被判刑
  • 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该如何认定
  • 刑事二审程序流程谅解书有用吗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