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的民事权益,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并且侵害的对象通常是绝对权。
相邻关系是指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在行使对不动产的权利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予必要的便利或者必要的限制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并非一种独立的物权形态,它本质上是相邻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适当延伸或限制。
在处理排除妨碍诉求时,法官应优先考虑适用侵权法律关系,如各方权利都具有正当性,再考虑适用相邻关系。这一原则一方面符合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另一方面也符合权利位阶。
在侵权案件举证程序中,首先由主张侵权事实及侵害行为的一方提出举证,然后由另一方根据第一方权利的正当性、事实有无及因果关系强弱进行反驳。其中一个问题是:相邻关系的义务能否成为第二方阻碍行为的免责依据?
相邻关系的权利方有权阻止义务方实施影响自己不动产使用效益的不当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相邻关系具有一定的免责效力,并且这种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承担不作为义务。如果义务一方违背不作为义务,积极实施影响相邻不动产的行为,相邻不动产权利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无救济即无权利,有权利必有救济。相邻关系权利的救济一般情况下不得以自力救济的形式出现。相邻权利的救济具有法定性和程序性。首先,救济主体应具备适格资格,通常是具有一定执法权的单位或个人。其次,如果相邻权利人本身不具备适格救济主体的资格,应向有权机关申请救济,而不得主动采取积极行动(协商除外)。再次,相邻权利人在无权力状态下采取干预行为,就是对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侵犯,具有侵权性质。
相邻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主要依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进行解读。阐述了相邻关系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如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以及相关的举证责任和常见的相邻关系类型。在解决相邻关系问题时,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
相邻权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其特征和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涉及相邻不动产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效力的基础在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符合法律的规定。相邻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如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客体是提供的便利等。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团结互助
相邻权和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并非独立物权类型,是不动产所有权或用益物权的扩展,不需单独公示,具有法定性和对抗性。而地役权是独立的用益物权,需独立公示和当事人协议,可约定有偿或无偿及存续期间。两者在对不动产物权的限制程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