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证券法》第82条的规定,收购要约的内容包括:
要约方应提供其准确的名称和住所信息。
要约方应明确表达其对收购的决定。
要约方应明确指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名称。
要约方应详细说明其收购的目的。
要约方应提供详细的收购股份信息,包括股份的名称和预定收购的数量。
要约方应明确指明收购的期限和价格。
要约方应说明收购所需的资金以及提供的资金保证。
要约方应在报送收购报告书时提供其持有被收购公司股份的比例。
收购要约的效力受以下规定限制:
要约方如需变更收购要约,必须事先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书面报告,并抄报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同时通知被收购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要进行公告。
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前15日内,要约方不得变更收购要约,但存在竞争要约的情况除外。
如要约方对收购要约条件作出重大变更,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应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董事会及独立财务顾问就要约条件变更情况所出具的补充意见,并进行报告和公告。
在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会除继续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或执行股东大会已作出的决议外,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通过处置公司资产、对外投资、调整公司主要业务、担保、贷款等方式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
在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不得辞职。
收购要约的期间指要约的有效期限。根据《股票条例》第49条的规定,收购要约的有效时间从要约发出之日起计算,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但对最长要约期间没有具体规定。根据《证券法》第83条的规定,最长要约期间不得少于30日,且不得超过60日。
根据《证券法》第84条的规定,收购人如需变更收购要约中的事项,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提出报告,并经批准后进行公告。根据《股票条例》第52条的规定,收购要约发出后,如主要要约条件发生变更,收购要约人应立即通知所有受要约人,通知可以采用新闻发布会、登报或其他传播形式。
根据《证券法》第84条第一款的规定,在收购要约的有效期内,收购人不得撤回其收购要约。根据《股票条例》第49条的规定,自收购要约发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收购要约人不得撤回其收购要约。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公司被收购后期权的有效性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文中提到,期权池通常占据公司总股本的10%-20%,来源于创始人和投资人自己的股份,用于激励核心员工。期权受益人无需支付费用,且早期员工的期权覆盖范围较大。不合理的期权池比例和过高的期权池可能会带来财务成本和
有限责任公司的两种收购方式: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文章详细介绍了收购流程,包括洽谈与初步了解、资产清理与调查、信息整理与分析、法律论证与依据、行政程序调查、收购实施方案、债务重组协议、谈判与合同签订、权利机构审议、部门批准与备案以及资产转移与登记变更等
要约收购: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以要约收购方式向该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股票,以获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