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证券法》第82条的规定,收购要约的内容包括:
要约方应提供其准确的名称和住所信息。
要约方应明确表达其对收购的决定。
要约方应明确指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名称。
要约方应详细说明其收购的目的。
要约方应提供详细的收购股份信息,包括股份的名称和预定收购的数量。
要约方应明确指明收购的期限和价格。
要约方应说明收购所需的资金以及提供的资金保证。
要约方应在报送收购报告书时提供其持有被收购公司股份的比例。
收购要约的效力受以下规定限制:
要约方如需变更收购要约,必须事先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书面报告,并抄报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同时通知被收购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要进行公告。
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前15日内,要约方不得变更收购要约,但存在竞争要约的情况除外。
如要约方对收购要约条件作出重大变更,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应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董事会及独立财务顾问就要约条件变更情况所出具的补充意见,并进行报告和公告。
在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会除继续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或执行股东大会已作出的决议外,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通过处置公司资产、对外投资、调整公司主要业务、担保、贷款等方式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
在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不得辞职。
收购要约的期间指要约的有效期限。根据《股票条例》第49条的规定,收购要约的有效时间从要约发出之日起计算,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但对最长要约期间没有具体规定。根据《证券法》第83条的规定,最长要约期间不得少于30日,且不得超过60日。
根据《证券法》第84条的规定,收购人如需变更收购要约中的事项,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提出报告,并经批准后进行公告。根据《股票条例》第52条的规定,收购要约发出后,如主要要约条件发生变更,收购要约人应立即通知所有受要约人,通知可以采用新闻发布会、登报或其他传播形式。
根据《证券法》第84条第一款的规定,在收购要约的有效期内,收购人不得撤回其收购要约。根据《股票条例》第49条的规定,自收购要约发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收购要约人不得撤回其收购要约。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