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美国大豆、禽肉、水果,法国葡萄酒、大麦,加拿大油菜籽在我农产品进口中的表现十分抢眼。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环境,在当前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外需回升缓慢以及国际汇率波动很大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明智和正确的选择。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农产品贸易情况
(一)人民币汇改以来,农产品贸易保持稳定增长
人民币汇改以来,我农产品贸易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2005-200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达10.4%。这期间,水果、大米、芸豆、鲜蔬菜、肠衣、茶叶等产品的出口额年均增速皆超过7%;而大豆、植物油、水果、禽肉等进口额年均增速均超过两位数。自2005年以来实施并不断完善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为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创造了稳定的贸易环境,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肯定。
2009年,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2.5%,进口额下降7.3%,行业进出口表现明显好于全国外贸整体情况。人民币汇率在危机中保持了稳定,为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美欧国家在我现行汇率机制下明显受益
近五年来,美国、法国、巴西等农业强国的农产品在我市场保持甚至进一步增强了竞争优势。美国在我农产品进口份额中由23.5%提高到26.8%;巴西由10.5%提高到16.2%;加拿大由4%提高到5.1%。我自美国大豆、禽肉、水果进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4.2%、35.7%和16.4%;自法国葡萄酒进口额年均增速为60.3%;自加拿大油菜籽进口额年均增速为79.8%。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者、经营企业在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环境下明显受益,分享到我经济增长的成果。
2009年,美国作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的贸易地位依然稳固,在我农产品进口市场的份额比2008年提高2.1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农产品价格大跌,美国农产品出口锐减,对美国农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自美国对进口大豆2181万吨,比上年增长41.3%;进口禽肉62.3万吨,增长6.6%;进口小麦39.6万吨,增长549倍。这为缓解美国农业困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了全球贸易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并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包括服务业出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不足,以及不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也指出了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的市场准入规定。包括关税化及削减关税水平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分别达成的削减比例。同时,协议还规定了进口准入量的标准以及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卫生及植物检疫方面的规定。协议的执行期限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承诺完成时
经税务机关检查确认,企业少计或者多计前款规定的所得的,应当按照检查确认补税或者退税时的上一个月最后一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将少计或者多计的所得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应补缴或者应退的税款。
以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为出资的,其作价由合营各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合营各方同意的第三者评定。外国合营者出资的外币,按缴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或者套算成约定的外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