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新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2004年11月,胡*涛主席与克*克总理共同宣布启动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由此拉开了谈判序幕。谈判历时三年,两国领导人从中-新关系及两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推动谈判进程。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新西兰,与克*克总理共同确定了一至两年内达成全面、高质量、平衡以及为双方所接受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目标。2007年,胡*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又与克*克总理多次会晤,不断为谈判注入动力。经过三年15轮谈判,2007年12月,双方最终就《协定》涉及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发达国家。
中-新协定的内容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根据该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西兰进口的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此外,双方还就服务贸易做出了高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并对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人员流动做出了具体规定。
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利用双方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在货物领域,双方通过进一步降低和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开放市场,可以让两国人民享受到价格更低、内容多样的商品。在服务领域,双方将通过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相互间人员的资格认证,推动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在投资领域,双方将通过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方面的合作,建立更加透明和便利的投资体制,提高两国投资吸引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自由贸易区还将为两国在海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等领域建立合作平台,促使双边经贸活动更加活跃。
然而,中国与新西兰FTA谈判成功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原则中的数量限制措施。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成员方在市场准入承诺的服务部门或分部门中不能采取特定的数量限制措施,包括数量配额、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等。这些限制措施旨在促进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开放,确保服务业的开放和贸易自由化。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挑战。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呈现稳步增长,但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比重下降,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
中国关于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规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贸易类型问题以及反倾销措施的相关规定。中国法院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如违反公共利益。向我国法院申请承认与执行的外国判决需依照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审查。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了四种服务贸易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为规范深圳港名称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统一港区称谓、对外交往称谓、推介深圳港、路牌标志标识,以及企业名称规范和地名更改等。同时,要求金融、贸易和服务单位推行以深圳港名义的结算模式,新闻单位在报道中统一使用深圳港名称,并暂时保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