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现状与问题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5-07-19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6686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受害国之一,每年都面临大约60起针对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与其他成员国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案件数量居首位。然而,中国国内的贸易救济措施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迄今为止只有30起反倾销案和1起保障措施案,并且还没有反补贴案。

问题分析

1. 反倾销工作力量薄弱与发达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反倾销法制建设方面落后近100年,反倾销的实践也晚了近20年。当其他国家已经熟练运用规则保护自身产业安全时,中国才刚刚开始学习相关规则。与此相应的是,从事反倾销立案、调查和裁决工作的人员数量也存在巨大差距。美国目前有600多名反倾销调查官员,而中国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数量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2. 企业反倾销意识不强国内许多企业对倾销和反倾销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尽管浙江是一个市场大省,但只有少数几家涉案企业对反倾销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运用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实际上,一些企业明知自身产品受到倾销损害,但由于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不高,对此问题并没有足够重视。少数企业由于不愿承担高额诉讼费用而放弃起诉。更有一些企业抱着“搭便车”的想法,等待其他企业起诉成功后再获利。这些情况严重削弱了企业申请立案的积极性。3. 政府及社会中介机构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不够反倾销工作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并需要一支精通反倾销法律和实务的队伍,以及与律师和反倾销调查官员的密切合作。由于企业缺乏反倾销专业人才,并且得不到社会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法律援助,再加上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反倾销立案、调查的要求相脱节,导致企业对反倾销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结论

为了提高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效力,需要加强反倾销工作力量,提高企业对贸易救济的意识,以及增加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只有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才能更好地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自身产业安全和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现状与问题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受害国之一,面临众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但国内贸易救济工作尚处初级阶段,存在力量薄弱、企业意识不强、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提高贸易救济措施效力,需加强反倾销工作、提高企业意识、增加政府支持和服务力

  • 市场准入规定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的市场准入规定。包括关税化及削减关税水平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分别达成的削减比例。同时,协议还规定了进口准入量的标准以及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卫生及植物检疫方面的规定。协议的执行期限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承诺完成时

  • 我国反倾销继发性保护问题的深层原因探析

    反倾销措施是一种被WTO多边法律体系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其宗旨是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它体现了市场开放与适度保护的统一。因为反倾销在保护国内产业的同时,却可能损害消费者、关联产业和本国出口产业的利益及降低社会的福利水平,而且可能会破坏

  • 我国反倾销措施未能发挥作用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不公平贸易和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每年约有60起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居各成员国首位。而我国国内的"二反一保"工作则刚刚起步,至今为止也只有30起反倾销案,1起保障措施案,还没有反补贴案。反倾销这一贸易救济措

  • 如何理解反规避制度
  • 执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争端裁决暂行规则
  • 商务部回应:欧盟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发起反倾销调查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