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送达是指当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的一种送达方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2条的规定,如果受送达人拒绝接收诉讼文书,并且基层组织、所在单位的代表或其他见证人也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详细记录情况,并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这样就被视为送达。
留置送达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直接送达产生同等的法律效力。
在适用留置送达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留置送达不适用于调解书。如果当事人或其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调解书,说明当事人已经反悔,此时不能将调解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
我国监察法中关于延长留置措施办理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在需要延长留置期限时,需向上一级机关申请批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需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备上一级机关。留置期间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讯问时需合理安排时间,并
人被监察委留置的严重性,涉及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相关法律规定。留置的严重性取决于是否存在犯罪行为,时间限制及审批程序都有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请求公安机关协助,确保留置措施依法进行。
留置物丧失的法律后果。我国法律规定,留置物占有的丧失是留置权消灭的原因之一。留置权占有的丧失包括自愿放弃和留置物被侵夺两种情况。债权清偿期延缓时,留置权也会消灭。留置权人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如因保管不善导致留置财产毁损或灭失,需承担赔偿责任。当
送达的方式不同,送达的程序就有很大的差异。直接送达的特点是承办案件的司法机关将诉讼文书直接送达收件人,而不通过中介人或其他中间环节。留置送达,指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拒绝签收向其送达的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留在收件人住处的送达方式。诉讼文书的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