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不需要计算销售收入的增值税。企业在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相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退税。当企业收到出口货物退税款时,会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企业,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首先,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如果因出口比重过大(出口货物占本期全部货物销售额的50%以上),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完全抵减的部分,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退税处理。
(一) 企业在货物出口销售后,结转产品销售时,会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
(二) 购进原材料等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额与按照退税率计算的差额,会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三) 按照规定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可以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这时会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四)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因出口比重过大,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完全抵减的部分可以按照规定进行退税。这时会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根据《海关法》的相关规定: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并提供进出口许可证件和相关单证。对于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如果没有进出口许可证件,海关将不予放行,具体处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的十四天内向海关申报。如果超过规定期限,海关将征收滞报金。
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二十四小时以前向海关申报。如果海关特准,可以在货物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天内申报。海关接受申报后,报关单证及其内容不得修改或撤销,除非符合海关规定的情形。进口货物的收货人经海关同意,可以在申报前查看货物或提取货样。对于需要依法检疫的货物,应当在检疫合格后提取货样。
临时工工资相关政策。根据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支付临时工工资需纳入工资薪金并在税前扣除。雇佣关系的定义和临时工资的账务处理也进行了说明。临时工工资涉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计算方法遵循同工同酬原则。税务管理方面,临时工工资应计入“应付职工
只报关不退税的法律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报关和退税的概念及其关系,然后详细阐述了只报关不退税的情况,包括属于取消退税率但不属于免税产品的货物、免税产品的货物以及其他情况的处理方式。此外,还介绍了溢征退税的概念和范围。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问题。我国一般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适用20%和15%的税率。计税依据包括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等,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也有所提及。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免税收入的相关内容。
海关人员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部门及海关行政复议的特点。海关人员需依法履行职责,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海关行政复议的特点包括申请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申请人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海关,因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权益而引起,复议机关是上一级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