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的规定,对于离婚后才取得产权的房屋的认定和分割,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以共同财产出资购买房屋,无论是首付款还是全款,离婚后取得产权的房屋应当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由于房屋未获得权属,只能解决居住问题。在具体分割此类房屋时,应当考虑到是否存在按揭贷款,离婚后是否有使用个人财产偿还房贷的因素。
如果离婚后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或者全款购买房屋,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这类房屋不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区分房屋性质时,重要的标准应当是出资的来源,而不是单纯以产权登记的时间为标准。对于离婚后取得产权的房屋,主张为共同财产的一方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购房的出资时间和出资来源。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在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如果仍存在争议,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 房产作为共同财产,对所有权无争议的处理情况:
(二) 如果婚后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部分,由房屋所有权人进行折价补偿。例如,一方购买房屋时花费50万元,经过双方出资装修后,房屋升值30万元,总价值为80万元,那么升值的30万元应该平均分割。如果进行过扩建,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三) 对于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如果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四) 根据最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如果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排除明确赠与双方的情况。如果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夫妻双方的赠与,但排除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情况。
(五) 如果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人民法院会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一般情况下,判决会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哪一方负责抚养子女等因素,决定由哪一方当事人使用。待当事人取得该房屋的完全所有权后,如果仍存在争议,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的规定,在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人民法院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对于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婚前购房婚后还贷的财产分割问题。婚后还贷的归属依情况而定,如使用个人婚前财产还贷,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如使用婚后所得工资还贷,妻方可分割婚后还贷款部分。夫妻对财产有约定需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同时,《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做了详细
离婚时公房使用权的问题。若一方无权获得公房使用权,则不存在补偿;若双方均有权,得到房产的一方应适当补偿未得到房产的一方,具体补偿标准可参照公房拆迁的补偿规定。法院在处理公房使用权问题时,会遵循照顾抚养子女、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购买房改房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和房改房的政策,夫妻双方在离婚时不能主张将此类房改房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购买房改房的出资应视为借款或赠与,离婚时不应要求补偿房屋增值部分。
离婚时房贷房屋的分割问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人。父母出资买房的情况,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则按照婚姻法规定处理;若登记在非出资方子女名下,除非有书面约定或声明,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