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
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之一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一方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也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并经过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也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的情况下,也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法律的规定,还可以根据其他情形解除合同。
所谓的“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在合同履行前预先给付对方一定数量的金钱,以保障合同债权实现的一种担保方式。预付款与定金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的性质有根本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金是定金合同的主要内容,交付或接受定金本身并非履行主债的义务,而是债的担保方式,是履行定金合同的行为。预付款则是主合同的一部分,给付预付款是履行主债的行为。
预付款的作用在于帮助对方解决资金上的困难,使其更有条件适当履行合同,具有支援性。定金虽然也有这一作用,但主要作用在于担保合同的履行。此外,定金在合同是否成立发生争议时,还可以起到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而预付款则没有担保和证约的作用。
在合同正常履行的情况下,预付款成为价款的一部分,无论是给付方违约还是接受方违约,预付款都要原数返回。而定金则不同,在合同得到履行时,定金的归还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有关,不一定抵作价款。在不履行合同的情况下,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时,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定金具有违约惩罚性。预付款则没有这样的规定。
定金一般是一次性支付,交付定金后,定金合同方可成立。而预付款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是分期支付。
定金在合同中适用广泛,不仅适用于以金钱履行义务的合同,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有偿合同。而预付款一般只适用于以金钱履行义务的合同。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立约定金转为预付款的法律规定。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不具备履行主债务性质;预付款则是主合同的一部分,用于支援对方履行合同。两者在性质、作用、效力、支付方式和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在合同未履行时,定金有违约惩罚性,预付款则需原数返回。